从需求出发,订制的通用背包太阳

设计目标

我希望有一个包能覆盖日常生活的绝大多数需求,只有在严肃户外的时候,才换专业背包。

它要满足下列场景的装载需求:

EDC

上班

工作外的日常生活外出

一个月以内的出差

休闲户外

除此之外,我还希望:

能把繁杂的随身物品整理得井井有条,不用翻找。

尽可能方便取出、放回高频使用的物品。

自重控制在2kg以内。只携带大约10L以内日常用品时,薄到坐进车里不用脱下来也能接受

能临时充当20~30L的背包。背负在全重10kg左右时仍然舒适。

外形尽可能不要引人注目

要装什么?

图大体上就是日常带的东西。混进了一些临时带的,忘记拿掉了,因为太懒就没有重新拍。

医疗包

PVC检查手套

各种敷料、创可贴

弹性绷带

国产以色列绷带

止血带

止血粉

三联抗生素

烧伤涂料

各种消毒用的擦片和棉签

万金油

阿斯匹林

人工呼吸面罩

医用胶带

急救毯

其它EDC

全年携带一副PIG手套

低温时多带一副剪了手指的迪卡侬针织手套

一板LeathermanBitKit

Leatherman延长杆

若干打包带

手电

备用渔夫之宝一包

在某些地区,备用口罩一个

牙线若干

上班带的东西

笔记本一台

电源

各种数据线、转接头

短途出差带的东西

换洗内衣裤、袜子

也许有剃须刀旅行盒

也许还有剃须刀电源

更多的备用渔夫之宝

在某些目标地区,还有更多的备用口罩

也许还有为目标地区的气候准备的更多衣物

休闲户外带的东西

也许有marmot超薄冲锋衣裤一套

也许有对讲机

也许有水袋

也许有一个轻水壶

也许有带饭盒的军用水壶

也许有LeathermanSignal

也许有路餐

举几个「意外装载需求」的例子?

某一天一群猪朋狗友去一个朋友家里看球,主人说家里酒不够了,我们对酒又不太将就,所以我背了十来听ml的啤酒和一瓶ml的伏特加。

和姑娘去超市,离开停车场的时候想着「拿一包三文鱼就走」,回停车场的路上手里拎满东西之外包里也装满了。

「诶?你背了包,帮我装一下这个~」

不去考虑的事情

往「战术」这个词身上赖

讨好任何人的审美,包括我自己

概览

大体上没装东西的状态:

塞了八九成满的状态:

下面是一张过期的设计图,上面的网袋被抛弃了

用这张图是想说明包的主体分成三层,从远离背负者到贴近背负者,分别是:

主仓

工具仓

笔记本/水袋仓

另外,主仓外面还有一个兜,太阳雪管这东西叫外挂。

外挂

用来对付「突然有个大家伙要背」的情况,例如:

(上图拍摄于拿到GP2.2的那一天。图中CB色的包是SnowTrooper,a.k.a.GP1.0)

或者特别长的东西:

(上图中的儿童玩具只是一个塑料壳,里面是空心的,什么机构都没有,扳机都不能动)

外挂边上有个日字扣,使得松开压缩带打开主仓或者工具仓的时候,夹层里的东西也不会掉出来:

这么做的代价是调整外挂夹层的容量稍微有点烦。但因为夹层里日常携带的东西是确定的(一个背包防雨罩),不需要经常调整,取舍之后就这样了。

其实可以通过扣具来让压缩带可以释放和锁住,固定的方便和调节的方便应该可以兼得。

外挂上的魔术贴区域高14cm,宽20cm

主仓

如上图,拉链可以拉开主仓的大半。

内侧是魔术贴毛面,外侧有两个拉链封口的夹层。

主仓高约50cm,宽约28cm,厚约15cm,实际上塞满东西之后会撑得更厚。

主仓没装东西的时候,把压缩带抽到最紧,厚度如下图:

(拍照质量见谅。以后也没有改进的打算)

这个厚度使得我背着坐在FocusST的桶型驾驶座无不适;在上下班高峰期的上地-回龙观地铁体验了两周,在人堆里也没有感到背上有个赘物。相比之下,SnowTrooper即便是空的时候,坐进车里的时候要刮一下车门,满的时候必须先脱掉才能进去;并且别说地铁了,就是周末的高铁沪杭线,也会让背负者倍加感受到人流的汹涌。

工具仓

两边的拉链几乎可以拉到底部。

工具仓高52cm,宽28cm,厚约4.5cm

黑色的部分是毛面。可以自由搭配各种附件,如下图:

这个设计参考了VertxCommuter和Gamut,还有LEAF

后面各个夹层尺寸如下:

前面各个夹层尺寸如下:

工具仓左右两侧各有一道大约20cm长的侧拉链,可以在背负状态下拉开拿里面的东西,如下图:

这两道侧拉链的底端距离工具仓底部还有几厘米,稍微增加里面的小东西掉出来的难度。

为了方便操作,右侧的侧拉链有特别大的拉头。

通过这两个开口,我的手套、手电都可以随时拿出来、放回去。拉链的尺寸甚至足够卡片机、Kindle、iPadmini.(但是我自己外出不会带这些东西,手机就够了)

这个设计参考了GregoryContour.

毛面下面有个夹层,两端是通的,手可以从一边侧拉链进去,另一边侧拉链出来,如下图:

这个夹层可以放一些薄的东西,比如各种敷料或者一把数据线。

在不松开压缩带的情况下,拉开工具仓拉链顶端,可以访问到最高的两个拉链夹层,如下图:

如图粘在高位的收纳带上捆的东西,也可以不用解压缩带就拿到了。

笔记本/水袋仓

上图的本子13寸,但这个仓可以放15寸本子。高52cm,宽28cm,厚约2.5~3cm

电脑仓里还有一个小夹层,在上图中仓内拉链的位置,深约20cm.这个夹层最难被偷,设计意图是放贵重物品。但到头来我却只放了牙线和一些个人物品。

仓内有一个兀型织带来固定电脑。现在我觉得这个设计是失败的。压根没必要。反而稍微增加了拿电脑出来的时候的麻烦。我正在考虑自己剪掉这个织带。

仓内有挂水袋的织带,如下图:

水管出口在侧面,两边都有,如下图:

贴背的夹层里有一块可以取出来的泡沫板,缝死的塑料版上有可以取出来的一根铝条,如下图:

平常其实可以取掉泡沫板和铝条。铝条拿出来放进去并不顺畅,建议是只取泡沫板。

下图左是缝死在包上的塑料版,右是可以拿出来的泡沫板,太阳雪供图。

背负系统

背负大体上是按神秘农场来的。

多了两个把手用来把背包当盾牌举起来。

肩带上有2x3MOLLE,可以挂对讲机套、改过的农场slingpocket之类小附包。也可以用来插能量胶。

下图是仿农场的Y型插板

重心带的扣具有点小问题,导致重心带会松开,我自己加了个扣具解决了,如下图:

下图是右侧腰封的水壶套和口袋,口袋里露出的是iPhone5s

腰封的口袋用了立体剪裁,捆紧在腰上的时候也不会绷紧导致容量变小。

下图左侧腰封上有2x2MOLLE织带,主要意图是固定杂物袋或者对讲机套。

因为腰封上东西多,所以无法调节到适应比较小的腰围。我腰围80,基本上抽到最紧了,再小就没戏了。

面料、尺寸、重量

主要面料是某种韩国产的无名D抗撕裂尼龙,反面拒水涂层,但不是防水。太阳雪去面料市场淘的。我拿到样品之后用刀子和指甲锉操了一会儿,留下了印子,没破。

包底部黑色的是DCordura.Cordura是个认证,国内都有厂子在做,所以我就不说啥「原厂」了。但是国内起订量要求太高,太阳雪还是跑国外买了。

带背负内的铝条和泡沫板,自重约1.7kg.去掉铝条和泡沫板,自重约1.5kg,这个重量未必准确,但我手里没称,就算有也懒得再称一次。

包高52cm宽28cm,撑满了大概厚23cm,空的厚度没量……

设计思路

首先回顾一下需求:

强收纳

方便拿取

日常轻薄

要有中型负重能力

为了满足个人对「井井有条」的追求,工具仓里大面积地用魔术贴搭配各种收纳带。这样无论要带什么物品,总能整理好。

为了方便拿取,工具仓两侧开了侧拉链,两侧腰封口袋、右侧腰封的多功能水壶套、左侧腰封和两肩的MOLLE附包,都是不用脱下背包就能用的。

要在装了30L的时候和10L的时候都有好的背负感受,一方面要用中型包的背负,一方面要控制重心。我把比较常用的物品集中到贴背的工具仓和笔记本仓,并且让这两个仓又高又薄,尽量把容积在垂直方向上延展。负载变化最大的主仓做到了最外面,并且内侧有毛面,可以用收纳带把重物固定在内侧。

做了这么多,包一定轻不了。2kg是妥协之后的底线。太阳雪没有Lii那么好的面料渠道,这个D无名尼龙是太阳雪能找到的强度和重量平衡得最好的材料了。

使用感受

已经背了一个半月,主要感受如下:

薄,不再觉得背后有个累赘

比GP1轻了不少,日常通勤的时候已经几乎没有觉得背上有个包了

在需要经常戴手套、脱手套的北方活动,工具仓侧面的开口真TM方便

特别要提的是太阳雪复刻的农场背负。我随包带的东西比较多,加上电脑和电源之后全重四五公斤的样子,拎手上已经感觉比较重,上身之后就没感觉了。

拿到包以后一直在出差,还没尝试背10kg以上的负载长时间活动。拿到包当晚,实验性地背过10kg出头,收紧腰封、调节重心带之后重量依然集中在胯上。走了半小时,无不适。

后记

下面的几个包在10~25L日常通勤这个场景上,已经做得很优秀:

VertxCommuter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76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