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这样一则视频:
深夜,爸妈睡熟之际,宝宝被身上的毯子蒙脸后一动不动,幸亏妈妈及时惊醒,将毯子从宝宝身上拿下。
想必该对新手父母经此之后,都不敢再给宝宝盖毯子了,生怕出什么意外。
(图源于网络)
当我以为爸爸妈妈们看到这条视频都会加倍重视这个问题时,在评论区中我看到了这样一则留言,说“布都有缝,闷不死,一惊一乍,但为人父母也能理解”。
对于成人来讲即使用厚被子蒙头睡觉也没关系,但对于婴儿来讲,即使很薄的纱布都有可能堵住口鼻,加上婴儿手脚协调能力差,不足以将布及时拿下,很有可能发生窒息。
虽然视频中看不清楚宝宝身上的毯子是薄还是厚,但家长的第一反应确实没错。
不过也是幸运,如果妈妈没有及时醒来的话,可能就是另一个悲剧了。
睡前盖的好好,为什么会蒙到脸?
视频中可以看到宝宝因脸被毯子蒙上,四肢不停的挥舞,说明这个宝宝的手脚是灵活的。之所以盖到脸,很有可能是因为手脚并用踢毯子而导致的毯子上移。
说到踢被子,为什么小朋友们总爱踢被子呢?
不管天气再冷,当你清醒的时候,宝宝总是在外面露着。
(图源于pixabay)
其实,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宝宝处于浅睡眠时期的动作以及自行接觉没有成功而出现的动作。
关于浅睡眠,我们之前也有科普过,处于这个时期身体活动也很频繁,可能会有各种奇怪的动作出现,比如扭来扭去的或者偶然间突然抽动一下。
加上宝宝运动发育到一定阶段,力量也大了起来,不愿意有东西压着自己,踢来踢去,就呈现出我们看到的“踢被子”。
当宝宝自己没能成功接觉,清醒的状态下就会扭来扭曲。有些宝宝可以成功接觉,有些宝宝则不能。
不能自己接觉的宝宝,大人可以尝试入睡前的哄睡方式再次接觉。比如,宝宝是听着儿歌入睡的,等他中间醒来的时候,可以同样尝试儿歌的方式帮他再次入睡。
除了上述这两个比较常见的原因外,室内温度过高、穿盖太厚、睡前过于兴奋、生病、需要更换纸尿裤等都会踢被子。
警惕婴儿床上的“隐形杀手”
宝宝的这些行为,家长不好干预,但可以从其他方面来保证幼崽的安全。比如,下面这些物品一定不要出现在婴儿床上。
(图源于pixabay)
01
不可放毛绒玩具
毛绒玩具看似软软的很舒服,正因为它的这种特性容易阻碍呼吸,造成窒息。睡觉时间,尤其是翻身不太灵活的宝宝,更容易发生意外。
而且,这些毛绒玩具里可能藏有细菌、螨虫等过敏原,易发生过敏现象。
还有一点,大一些的宝宝可以踩着这些东西从婴儿床中爬出来,容易掉落。
女孩独自睡在自己的婴儿床,但是婴儿床只有一侧有保护栏杆,另一侧是房间的墙壁,而这一侧的床跟墙壁之间有一些空隙,妈妈担心孩子摔下去,她先用一些小泰迪熊塞住空隙,然后又放了一只接近1米长的泰迪熊在最上面。
那天早上妈妈像跟往常一样叫孩子起床,但是却叫不醒了。
孩子的两条腿露在外面,整个头埋在了泰迪熊下面。虽然立刻给孩子做心肺复苏,但是最终,孩子还是没有再醒过来。
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是孩子在晚上睡觉时翻滚到了床和墙壁之前的空隙位置,那个巨大无比的泰迪熊翻倒盖在了她的头上,导致窒息而死。
类似毛绒玩具的还有防撞垫、毛毯、枕头等比较柔软的物品,都不要出现在宝宝的婴儿床上。
02
不可放带绳子的玩具、衣物
像带绳子的衣服、拴着绳子的牙胶、婴儿床上旋转的床铃等,都有可能存在被勒住,造成窒息的风险。
因此,睡觉前,爸爸妈妈一定要仔细检查下宝宝的婴儿床是否有这些危险物品。
预防宝宝被蒙脸有妙招
相信这些危险物品很多家长都会谨慎处理,不过晚上睡觉盖被子不是天经地义的,连盖个被子都有危险的话,睡觉冻着怎么办?现在早、晚温差这么大,不盖被子生病了怎么办?
社会发展到今天,真的有一个很好用的“神器”—睡袋。
睡袋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发明,很轻松就解决了宝宝踢被子的问题,宝宝睡觉也安全了不少。
目前市面的睡袋,有信封样,相当于一条小被子对折,底部,侧边拉链;有信封式改良,形如葫芦,上窄下宽为圆底设计的葫芦样;还有衣服式、背心式、蚕茧式。
家长根据宝宝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一款就好,只是带帽子、脖子地方带绳子、带枕头,这类直接pass掉,不可选。
切记,根据宝宝的身材选择适合宝宝的尺寸,不要图省钱,一件睡袋恨不得让宝宝能用到18岁。
我们买睡袋就是为了代替被子的,所以厚薄程度也注意。一般来讲室内25℃是最适宜的温度,但是南北差异大,不同户型、不同家庭室内温度更是相差很大,所以只能根据自家情况自行选择。
目前市面上售卖睡袋的商家基本上都会列出哪些适合多少温度,还是比较贴心的。
你家宝宝在用睡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