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被问烂了的面试题:如果领导裤子的拉链没拉,你该如何提醒他?
为了凸显出自身的高情商,大家的回答往往会尽量避免让领导陷入尴尬。可要是让汲黯来回答这个问题,他的做法一定是:
一把薅住领导的裤裆,大声通知全体员工,领导今天中门大开,实在有伤风化,望公司的女同胞们提高警惕,防火防盗防领导。
听起来有些夸张,可历史上的汲黯就是如此神奇。因为嘴太臭,几乎所有官员都对汲黯敬而远之,生怕粘上他惹得一身骚。
要是一般人被团体孤立,肯定立马买本《情商》来学习学习。
但汲黯丝毫不为所动,立志将低情商坚持到底,只要心里不爽就会找机会发泄出来。
嘴臭领导
作为汲黯的最高领导,汉武帝刘彻没少挨他的骂。
刘彻打小喜爱儒学,尤其窦太后去世以后,他更是明目张胆地跟儒生们泡在一起,晚上睡觉都恨不得来个抵足而眠。
汲黯对此意见很大,他可是个老顽固,心想咱们大汉股份有限公司,历来的公司文化都是黄老道学,偏偏到了你非要搞什么独尊儒术,有机会我肯定得跟你说道说道。
这天,汉武帝在朝会的时候讲到:“咱们公司一贯主张无为而治,搞得中层干部腐败现象极其严重,压根就不给底层员工活路。以后咱们得推行仁政,大兴礼乐,建立健全和谐大汉机制体制,提高大伙对公司的责任感、归属感。”
汲黯听到这话,一张脸耷拉个老长,随即打断了领导的发言:“陛下,您满嘴讲的都是仁义道德,可真办起事来比谁都贪。还记得上林苑的事吗?您愣是把长安区、鄠邑区、咸阳、周至县、蓝田县五个区县都划了进去,害的农民们流离失所。您倒好,该打猎打猎,该赏景赏景,丝毫不在乎老百姓的死活。”
听完这番话,刘彻直接破防,脸憋得通红,嘴里喊着:“你、你、你。”半天愣是没说出第二个字来。
退朝之后,好事的官员对汲黯说道:“你这不是找死吗?”汲黯正气凛然地回答道:“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亦乎?”
他的意思就是,我骂了领导,领导还得谢谢咱。多亏有咱这样的人,公司才能蒸蒸日上。
怒斥同僚
汲黯对皇帝都如此放肆,更别提面对同事们了。
廷尉张汤是个很狡猾的人,主管国家的司法部门,平日里没少捞钱。满朝文武都清楚他的所作所为,可碍于汉武帝的宠幸,没人敢弹劾他。
汲黯可不管这个那个,时常当着武帝的面嘲讽张汤。要么骂他以权谋私,经常收受别人的贿赂,要么骂他误国误民,把法律条文改得复杂无比,真出了事却屁用没有。
说道激动处,汲黯忍不住无差别攻击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刀笔吏类似于今天的律师,以帮人打官司为生。)
张汤从此就记恨上了汲黯,一直憋着找个机会整死他,和他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御史大夫公孙弘。
公孙弘平时很少吃肉,连被子都是粗布做的。朝中大臣听说后纷纷夸赞他勤俭持家,只有汲黯不屑地喷道:“公孙弘位列三公,一年光工资就拿到手软,却还拿粗布做被子,明摆着就是沽名钓誉。”
公孙弘处事比较圆滑,随即跑到汉武帝那承认错误,还说汲黯对陛下忠心耿耿,丝毫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
汉武帝顿时觉得公孙弘这人行,能处,不仅没做出惩罚,反而更加敬重他。事实上,公孙弘压根就不是个大度的人,他只是隐而不发,做戏给汉武帝看,心里却憋着怎么弄死汲黯。
像汲黯这种情商的人,往往下场都会很惨。然而汲黯却是个异类,他得罪了满朝文武,最后居然得到了善终。总结起来,无非是他做到了以下三点:
时刻站住一个理字
汲黯能够嘴臭的基础,是他那极其正常的三观。
在汉武帝的眼里,自己坐拥四海九州,只是拿出五县之地用于享乐,完全合情合理。汲黯却能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用大义臊的汉武帝张不开嘴,这就是有理对无理的降维打击。
汉武帝虽然讨厌汲黯,却深知他就是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懈怠。
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汲黯不止骂人厉害,理政也是一把好手。
公孙弘担任丞相后,给汲黯安排了个长安市长的官职。
公孙弘此举可谓包藏祸心,长安就在天子脚下,哪怕出了点小错,那也是掉脑袋的大事。到时候公孙弘再一拱火,汲黯想不死都难。
没想到汲黯一干就是好几年,把附近的县区治理得井井有条,愣是没给公孙弘留下一点把柄。
得罪人时雨露均沾
汲黯很少把一个人得罪死,他一般都是把所有人都得罪死,就连卫青那样低调的人,他也不曾放过。
这是汲黯最为聪明的地方,为什么低情商的人容易被搞垮,因为他们经常会陷入和某个人的缠斗。
时间久了,人家可以反咬一口,说你针对他,势必影响舆论的导向。
汲黯这种雨露均沾的方式,反而会让人觉得,他也就是性子直了点,根本没什么坏心眼。
就连淮南王刘安造反时都说:“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敌人都知道你就是单纯的情商低嘴臭,那自己人更不会怀疑你有什么企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