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眼界一个托班,竟然养蜥蜴给娃

Tinco

爸妈营创始人CEO

第一届新概念一等奖,互联网人,白领妈妈。从1人到1个团队,专注耕耘爸妈营至今。有娃后的爱好:迪士尼、乐高、游轮、绘本、英语教育。

责任编辑:Sasha编辑助理:倩儿

还记得之前我去过的那家美到心醉,藏在北京CBD、年文保建筑里的蒙特梭利幼儿园吗?

中国传统的四合院、文物保护建筑,

竟然藏着一个来自美国的蒙特梭利幼儿园,

这样奇妙而美好的混搭让人至今非常难忘!

当我走上二楼的天台一切更是美好到不像话玻璃天窗可以直接看到楼下教室可在天台上,拍摄起来像湖面的倒影

孩子们在这里上体能课程

而从下面看上去

跳绳的小朋友们就像在云上飞翔

从二楼天台的滑滑梯直接滑到一楼是孩子们最爱走的捷径

当时,我们也讲了蒙特梭利赖以成名的教具。

在我们拍摄采访的时候,有2个5岁孩子花了40分钟,从1摆到了,注意,蒙氏教育是孩子必须摆出来,而不是背出来。因为只有他们摆出来,他们才真正理解意味着什么。这是他们脑海中具象的概念,而不是抽象的,他们对数字的理解更生动形象。上一次文章可点击:《这就是中国教育!北京CBD四合院里,两棵丁香树下,藏着一家蒙特梭利幼儿园!》我们拍摄了3支视频,都在我自己的视频号里。

第一期视频

关于这座神奇幼儿园

点击观看

当时还有各地的爸妈在问,什么时候介绍到广州、深圳、上海的幼儿园、托育园啊?

今天,我带大家又来看另一家6个月到36个月的托育园。

依然是神奇的蒙特梭利教育法,依然是Guidepost的园,到底如何让6-36个月的小宝宝们独立吃饭、还能自己“独立工作”的?

本文共计字阅读需要5分钟

也可以看第一期探校视频快速Get

仅需2分钟

点击观看

1one

托班的娃,养蜥蜴?

去新加坡旅行?

很多老人和爸妈都觉得,托育园大可不必去,“不就是吃吃喝喝玩玩睡觉吗?这么小的宝宝,在家不是一样吗?”

可是,一个真正专业的托育园,帮助孩子培养的,绝对不是吃喝拉撒,而是良好的习惯、从运动能力到独立意识、甚至是家里根本无法做到的经验。

比如,养蜥蜴。

有的爸妈无法理解,

为什么让托班小宝宝养蜥蜴当宠物,

而不是大众认知里可爱的小兔子或小苍鼠呢?

首先是因为宝宝年纪还小

要尽量避免小动物掉毛有可能导致的过敏

还有可能导致的虱子、异味,

同时,大家知道,很多小动物容易死亡,

对小宝宝们也比较容易有情绪和认知影响

蜥蜴不仅长得快,容易观察、容易喂养

没有毛皮没有虱子,还能观察蜕皮的过程

让孩子明白"成长"是需要经过时间蜕变的

这是我之前万万没想到的

我们拍摄时看到,这些小宝宝们非但不害怕小蜥蜴,还会定时定点喂蜥蜴吃东西。

在照顾蜥蜴的过程,小朋友学会了照顾他人,也打消了对虫子的恐惧(蜥蜴的主食是虫子,老师会夹到碟子里)

尤其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是蒙氏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从小,老师们就会教导孩子:先学会照顾自己、再照顾环境、再照顾他人。

而养宠物便是培养孩子"照顾他人"的环节。养蜥蜴,更是让我也大开眼界。

这个托育园里的老师,并不只是给孩子简单早教。

我们采访的当天,老师们正好还组织了一个“虚拟旅行”的教育互动,真的让我也觉得老师太有心了!

首先,老师一开始带孩子看照片,照片明显是问去过新加坡的爸妈们拿来打印的,所以小朋友还会看到自己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就很有心了。

然后老师发给每个宝宝一张打好他们名字的机票(此处有赞),他们要去旅行啦!

接下来,老师们还会让小朋友们戴好帽子,拿上自己的行李箱或小书包(让爸妈带来的),教育他们去旅行要带些什么东西,每个小宝宝真的领着自己的行李箱,绕教室走一圈,“假装去了新加坡”!

这种模拟旅行,其实就是教育小宝宝们旅行是什么,要带什么东西,千万别忘了,这可是一个18个月-3岁的托班啊。。。

像这样的Learningthroughplay教学方式,让孩子玩着游戏就了解了“旅行的意义”。你说3岁前的孩子做不了什么?那其实只是大多数人低估了孩子们的潜力,不相信他们能做些什么。

但是蒙特梭利的教学之所以已经有多年历史,并依然在全世界范围受到欢迎,很大的一个原因,是蒙奶奶研发出来的超级庞大、好玩、又有教育意义的「蒙氏教具」。

2two

0多种玩具,样样都是教具

而在Guidepost的蒙氏教育体系下,一共有0多种玩具,被运用在种课程中,既是玩具,也是教具。当孩子们在玩这些教具的时候,蒙氏会告诉孩子们,你们在做一种「工作」。

比如:「碎纸机」教具

我问老师,这个教具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教学意义呢?

老师说:“碎纸机除了能让孩子认知不同的颜色,更大的用意是能够碎掉孩子的坏情绪。老师会用红色的纸让他们明白,红色代表生气,粉色代表开心。”

这样的引导,其实是一种「情绪管理教学」。

让孩子的坏情绪能随着碎纸机的滚动,随之得到缓解,同时也学会凡事不一定要哭闹才能得到发泄。

这么简单的一个教具,背后确实「情绪管理教学」,这就是真正专业教育的力量。

很多大人也许认为孩子还小,哪来有啥坏情绪?但其实孩子面对分离焦虑,跟其他小朋友之间的相处,探索世界时遇到的小小挫折,都是有情绪的。

而托班的小宝宝,往往由于表达不出,所以会干着急,只能哭闹。爸妈有时候也无法理解宝宝们为什么哭闹,因此在Guidepost这种情绪管理教育,就是引导孩子自己学会「辨识情绪、舒缓自己情绪」。

蒙氏的0多种玩具,是有着庞大的体系的,而且极其专业,细节巨多!一个幼儿园要配齐蒙氏最基础的教具,如果都是环保和专业的教具,至少要数万元。

而Guidepost作为全球化蒙氏教育品牌,他们的教具是有庞大的研发队伍的,他们一个班级的教具,配齐的话,成本高达数十万。

而且蒙氏所有教具,清晰分到月龄,标准化简直绝绝子。蒙奶奶多年前发明这些,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

16-18个月蒙氏教具

1.魔鬼毡教具

不仅帮助小宝宝锻炼手部精细,也帮助他们学会自己撕自己的尿布魔术贴。在这个托育园,老师要给小宝宝换尿布,都是要宝宝们自己撕开魔术贴的。

2.拉拉链教具

拉拉链的教具也是同样原理,能帮助宝宝练习学会自己拉拉链。

3.手部训练教具

墙上的开灯、开锁、水龙头等拟真教具,透过扭、转、按压、开关的方式,对于孩子手部精细度的发展特别有效,同时也能帮助孩子对这些日常生活常见器具的认知。

这也是蒙氏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必须让宝宝了解生活,认知真实的世界。为了达到这个效果,蒙氏专门还有生活区系列教具。里面有很多易碎的玻璃、陶瓷器皿。在蒙氏的理念认为,应该还原生活中最真实的环境给到孩子。如果孩子们不小心打碎了这些器皿,他们才会更加意识到许多东西是很脆弱的,打碎了便再也回不来了,这样他们才会更加小心对待,懂得珍惜。

4.平衡桥

这是一个很大的学步梯,蒙氏教具中称它为"平衡桥",材质使用非常厚实的原木打造,小朋友能借助它来更好的学会跨出步伐。

5.镜子教具

教室墙上的镜子也有特殊教育意义,因为Nido班级的孩子年纪还很小,还在刚学走路的阶段,设置镜子的用意就是要让还不太会走的孩子知道——

当他坐着时,和站着时,看到的视角和镜子中的自己是长不一样的。这个小宝宝就很开心地在观察自己的小肚肚。

6.椅子

园里的椅子则有分有扶手和没扶手两种,老师说,这是为了让孩子逐步学习独立坐好的能力。

一开始孩子还小,可以坐有扶手的,

再逐渐的替换成没有扶手的椅子。

孩子的坐姿就不会老是摊在椅子上,对于背部发展有很好的功效,在这里,不只是教具很用心,连娃使用的家具都具备特殊教学功能。

7.“没了”教具

还有这个长的像储蓄罐的教具,是1-2岁孩子最喜欢玩的“没了”的游戏,就像躲猫猫一样可以反复玩,与小道具玩“躲猫猫”的过程中也能很好的锻炼孩子的空间概念

-36个月蒙氏教具

1.动物昆虫卡片教具

这一套套的动物昆虫卡片教具,孩子们要先找到跟卡片上ㄧ样的实物模型

然后match配对,从2D转换到3D概念。

最后还要看到卡片上的中文字“蝴蝶”。

三个概念同时get到,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有效的去拓展孩子对世界的认知。这种认知,家里没可能这么科学、系统地去进行的。

2.家具教具

除了昆虫卡片之外,同系列的还有家具教具,等比缩小的立体模型,帮助孩子认知名词,同时也更好的去认识空间感和立体感。

你看,从简单的动物,到更为复杂的家具。蒙氏使用的都是非常形象化的真实模型教具,而不是卡片、照片之类的。这背后当然有成本、心血和设计理念。比如下面这个盆栽,老师介绍说根本买不到,是老师们自己把小碎石放进花盆底座,自己做的!

3.启蒙拼板

启蒙拼板依照年龄分成初阶、进阶和高阶。

简单些的水果拼板适合18个月以下的孩子,一个形状一个颜色,很容易识别。而复杂些的,是把一只兔子拆成同色的不同拼版,这就适合大一点的孩子。

而以上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在Guidepost蒙氏教育体系下的0多种玩具,被具体的运用在种课程中。光是提供给最小年纪6-18个月的Nido班级,就有多种学习课程。

孩子们每天要玩哪些"工作",是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当下想尝试的事。

给到0-6岁的孩子玩中学,学中玩,蒙氏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

3three

蒙氏教育体系的高度精准

有的爸妈会疑惑,为什么自己也买了蒙氏教具在家里给娃玩,他们却没啥兴趣,更起不到"教学"的作用?

关键就在于:没有专业老师的观察和适当的引导

在蒙氏教育体系下,老师必须每天、随时准确地观察孩子,只有孩子感兴趣了,老师才会提供支持和引导。同时,在Guidepost,老师还要记录下来孩子的兴趣,提交给教研部门确认孩子的学习进度,经得批准确认后,给孩子开展该项「工作」的教学引导。

你看,老师要在系统里记录每个孩子的兴趣点,得到记录和教研确认后,才会对每个孩子进行不同的兴趣点引导。

比如在Guidepost的学生数据库里,光"艺术与音乐"的兴趣点记录就能分为:

手指画和早期绘画

使用各种工具涂鸦

在黑板上涂鸦

使用粘土或模型泥

使用印章

水彩画

使用鼓类乐器

使用一根雨声棒

各式各样的分类,非常精细!

而爸妈买了玩具回家,往往会发生孩子没兴趣、不愿意玩,或是爸妈们不懂得引导,所以家里的玩具比较难成为教具,只是因为我们这些爸妈都没受过专业训练,哪里懂得怎么系统性教娃啊。。。

在这家托育园,有两个年龄段的班级,只有师生比足够好,老师才有充分的时间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的兴趣。你看看他们的师生比——

为6至18个月婴儿设计的Nido班级(两个班),师生比1:3

为18个月到3岁幼儿设计的Toddler班级(一个班),师生比1:4

而且如果想让孩子读蒙氏园,老师都应该是有证的。比如我们看到这家,每一位主教老师都获得受国际认可的AMI、AMS或MACTE的蒙氏培训机构认证。

比如我们拍摄时,发现那个带着孩子们「假装去新加坡旅行」的老师,就毕业于澳大利亚,拥有AMI认证,在墨尔本、悉尼的蒙特梭利学校都有多年的丰富教学经验,这种国际蒙氏教育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

byTinco

我在园里遇到了一个来接娃的妈妈,她说她家宝宝来这里以后,真的变"独立"了,特别明显的是在"吃饭"这件事情上。

还没送娃来托育园之前,家里老人会因为宠爱就亲自喂娃吃饭,会追着喂也会用玩具的形式去哄着吃饭。现在养成了很好的自主吃饭习惯,不管是自己用勺子吃也好,用手抓也好,至少现在能自己吃,甚至会整理餐具,也不会吃一半就要跑去找玩具,专注力比以前好很多。

而且现在也会自己脱裤子、自己清理坐便器,这都让她觉得非常惊喜。

她说她家宝宝以前在家最喜欢说“不!”,什么都是不!以前她们家里都觉得很头疼,可是托育园的老师却很有技巧,也尊重孩子。

比如孩子到园里不肯进教室,老师会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依照自己的意愿待在教室外冷静冷静,等他情绪稳定了,准备好了,想加入时再一起融入其他的活动。并不会强行说我给你换鞋呀,或你就是得按照我的步骤去走。

"不会去强迫孩子,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所以我们在家里也会很尊重孩子,在安全的基础前提下,都会比较去尊重他所有的意愿。"康康妈妈说。

4four

「快乐教育」其实是最难的教育

其实爸妈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快乐教育」,愉快地学会了,谁不想呢?

可是,我觉得,“快乐教育”才是最难的教育。

婴儿幼儿天生有专注力短,情绪管理弱的情况,一边要让孩子愉快,一边要让孩子学得有收获,这真是一件技术活儿。

而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国际品牌GuidepostMontessori在中国5个城市有8个幼儿园、托育园,在上海,托育园就有3个:静安万航渡校区,还有东明路校区、都会路校区。

像我们拍摄的这样一个市中心的校区,是上海几家中总面积最小的了,约㎡,配有3间教室,分别是:

2间针对6至18个月婴儿设计的Nido教室

1间专为18个月到3岁幼儿设计的Toddler教室

前台和每个教室的出入口都设有安全栅栏,墙壁设置了大片玻璃窗,家长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教室里活动情形。

活动区的地板和墙壁都铺设软垫,安全度一目了然。

每天入园,老师引导托班小朋友自己去洗手,再进行体温测量。

还要自己刷脸打卡!

这样的托育园,是不是很有趣呢?在我看来,它不仅有趣,而且真的是非常专业!

Guidepost蒙特梭利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86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