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起,社会变得十分浮躁:无数人都在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无数人都在奔向新的造富神话,却很少能够有人真正静下心来去专注于一个东西。房地产、P2P金融以及互联网的无数风口成为如今的主流,不过上个世纪的企业家,大部分还是以实业为主,他们在专心在自己的领域钻研着,最终做成了世界级的生意。今天我们讲的这一位,就是把3毛钱的拉链生意做到了50亿的规模,而他的企业也成为了世界级的隐形龙头,他就是中国拉链大王——施能坑。
年11月,施能坑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浔光村的一个贫苦家庭中。为了能够早点帮家里减轻负担,他很早就去了一家服装厂打工。在服装厂里,施能坑每天的工作就是画图样、缝纫、制衣、包装、搬运,不过凭着一股聪明机灵的劲儿,施能坑得到了厂长的赏识,每次发奖金,他都能额外得到好几百。
转眼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晋江,鞋服厂、箱包厂如雨后春笋般在晋江冒了出来。手里攒了不少钱的施能坑看到这个景象,内心也不由得蠢蠢欲动起来。然而想法是好的,具体做什么却成了困扰施能坑的难题:也跟大潮做鞋服、箱包厂,完全没有竞争力;做其他的又没有头绪,一时间,施能坑陷入了僵局。
年的五一,施能坑正在家里打扫卫生,偶然听到邻居在抱怨拉链的质量不好,这给了施能坑灵感:“为什么我不去做拉链呢?”想到就去做,施能坑马上开始了市场调研,他发现在当时的中国市场上,国外的拉链品牌好是好,但是很贵;而国内的拉链虽然很便宜,但是质量却很差。而且在当时的整个福建基本上找不到一个拉链厂,想要做拉链得去遥远的北京,这更坚定了施能坑做拉链的决心。
于是,施能坑拿着攒下的1.6万元钱,坐火车去北京进货。从北京拉链厂进完货之后,施能坑回到福建,自己简单加工了一下之后就拿到市场上去卖。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打开市场十分困难,施能坑就每天5点起床,背着多条拉链,一家一家的去推销,深夜回家时,肩膀上都留下了两道血印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施能坑慢慢打开了销路。后来,施能坑又把生意从晋江拓展到了整个福建,短短4年,施能坑赚了30多万。
然而,施能坑发现,自己这样做二手贩子只能赚些零头,大部分的利润都被拉链厂拿去了。于是施能坑把自己的30多万全部投了进去,建立了一家拉链厂——浔兴拉链厂。要做就做最好的!他不惜血本从日本进口了4条先进的压铸机,又从美国进来了高档的原材料,做出的拉链质量十分好,但是成本也很高。
成本高自然售价就高,于是很多客户就不买账了。没多久,施能坑的客户就流失了50多人,于是施能坑就想着要控制成本。首先他先从降低人力成本开始:动员全家的力量来帮忙生产,把人力成本降低了20%。其次,他又从原材料价格入手:全国成立采购部,全面比价,选用性价比最高的原材料。最后,他压低了毛利率:打价格战,薄利多销。
就这样,施能坑的浔兴拉链一经推出就砸翻了市场,“批发3毛,零售5毛”的优质拉链顿时供不应求——当时很多箱包厂拿着钞票在浔兴拉链厂的门口等着都拿不到货。就这样,施能坑的浔兴拉链厂火了,到年,施能坑赚到了他第一个万。
后来,施能坑开始紧抓质量:他曾经一把火烧掉了价值万的不合格拉链;着重研发:建立技术研发部,成立拉链学院;淡化家族管理模式:引进先进人才,家庭成员退出管理层。就这样,浔兴拉链越做越大。
年,浔兴拉链在深交所上市,也是国内唯一上市的拉链生产企业。如今,浔兴拉链已经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拉链品牌,市值也达到了50个亿,带有“SBS”标志的拉链在各大服装品牌上皆有应用。
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找准定位,然后做到极致。”施能坑的经历很好的诠释了这句话,在外人看来小小的一个拉链,做到极致也能拥有50亿级别的生意。所以,不管什么行业、什么领域,只要做精做专,都能有很大市场,现在流行的精细化、垂直化就是这个道理。
“不管什么行业,不管什么产品,不管做什么事,只要做专、做精了,都有很大的市场,企业都能够不断地发展和壮大。”——施能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