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侦民警”的“火眼金睛”
——记南岸区公安分局图侦民警黄镇岳
李燕燕
静谧的雨夜,南岸区辅仁路,街面上行人寥寥无几。一旁小吃店的老板慵懒地与熟人聊着天,隐隐可见蒸笼的热气与冰凉天气碰撞生出的白烟。另一侧街心花园当中的狭窄步道,一个行人扛着把浅色雨伞徐徐前行,忽然,一个瘦高个儿的人在他身后出现了,一步一步慢慢贴近。靠近树木遮蔽的“盲区”时,后面贴上的那个人突然转身,从另一条步道奔跑着离开,最后画面只见一个黑影,面目皆不可辨······
那天是年10月21日,这段视频定格在当天的19点48分。一起盗窃案发生,受害者在赶路过程中丢失了随身财物,随即赶往派出所报案。在派出所进行询问笔录时,作为刑事侦破的“战略支援部队”——南岸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情报视频侦查大队(简称“图侦大队”)的辅助侦破工作也在迅速展开。
黄镇岳,一位自年“图侦大队”成立伊始便在岗,平均每天至少要看4个小时视频、6年已看过小时视频的“图侦民警”,坐在办公桌前,在三台电脑屏幕的包围中,身体前倾,眼睛紧盯街面探头录下的场面,食指轻微地无声地叩击着桌面。他正凭着敏锐的职业嗅觉和异乎寻常的专注力,捕捉那些常人压根无法觉察的“蛛丝马迹”。
那个扛浅色雨伞走在前面的人,已确认是受害者,那么那个黑影——一直贴上来的瘦高个儿,就是犯罪嫌疑人。可是那个黑影,不仅看不清面目,甚至他是不是真的身着黑衣也不能确定,因为街心花园的光线实在暗淡,加上正下着雨······
“遇到这种‘断片’的情况,就要果断回溯查看。”黄镇岳说。
他调集相邻街区的摄像素材,在一帧一帧随着时间游走的高清画面之中,终于锁定了某个目标,迅速截图。
图片一:19点28分,一对情侣走在右前方,男孩一手撑着一只大伞,一手搂着自己心爱的女孩,没有拉链的衣服口袋敞开着,女孩与男孩甜蜜对视,斜挎包歪在身侧。一个身形瘦高、穿着黑色长外套的人端端正正地撑着把雨伞,走在距他们只有两步远的左后方,并且紧紧挨着花台。
图片二:19点36分,那个“黑色长外套”依然端端正正地打着伞,这次他刚好在一个男子身后——那个男子正站在街沿边寻找出租车,刚好斜挎了一个包,归家的焦急使这个男人没有顾及自己随身财物的安全。
······
乍一看,这个瘦高的黑衣人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在极富“图侦”经验的黄镇岳看来,此人很可疑。对比图中的其他行人,黑衣人的伞撑得很端正,伞杆打得直直的,伞面压得很低,刚好遮住全脸。虽然看不见他的脸,但凭直觉能感受到他低垂的目光正在仔细观察什么,这人总是与前面的行人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距离——对了,这就是尾随!黄镇岳知道,通常情况下,一个有经验的“偷儿”最先会尾随好几个对象,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再来重点“盯梢”,最后朝一个目标下手。从打伞的姿势来看,这个人应该具备了对街头摄像的“反侦察”能力。近年来,警方在居民生活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