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在是“她经济”的时代,女性绝对是购买的主力军。买买买似乎是女人的天性,哪怕工作再忙,带娃再累,她们也总是能找出碎片化的时间,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特别是有了小朋友之后,妈妈们就更爱买了。
从玩具到衣物到零食,有的妈妈甚至每天都在不停地买买,每看一场直播都会剁手,甚至还觉得自己赚到了便宜。但买的次数多了,其实有一些就是没有必要的消费支出。比如宝宝的衣物,虽然直播给的折扣看似很低,还有很多赠品,但并不适合宝宝,特别是1岁以下的宝宝,穿着应该以舒适和便利为主,再兼顾时尚和美观。
如下,我们就来说说1岁以下的宝贝应该怎么穿。
~3月宝宝
新生儿宝宝有两个特征,一是大小便次数多,需要频繁更换尿布;二是出门的时间少,基本以宅家为主。所以宝宝的衣服,既要方便换尿布,同时一般不需要准备外衣。比较建议的穿法是,宝宝只穿上衣+尿布就足够了。
天气比较炎热的时候,可以给宝宝下半身包上一块薄薄的宽布,腰间用带子系住,像直筒裙一样,底端长出来的部分折回来压在脚下;天气比较冷的时候,直接给宝宝用厚厚的包被裹住就可以了。
宝宝偶尔出门的时候,也是建议直接用包被裹住,爸妈用横抱的方式带宝宝出行。宝宝的内衣建议使用和尚衣,方便穿脱,宝宝穿起来更舒适。纯棉材质,特别是纱布材质的衣服,更加吸汗透气,更适合宝宝。
-6个月宝宝
3~6个月的宝宝,宝宝已经学会翻身和抬头,活动量相比刚出生大了很多。所以应该选择宽松的衣服,不要让衣服束缚宝宝的活动。建议宝爸宝妈选择比较宽松的连身衣或者背带裤给宝宝穿,一般可选择稍大一码宝宝穿着更舒适。分体衣虽然好看但是容易掉裤子,容易使宝宝腹部受凉,并不适合宝宝。
连体衣也要选方便换尿布的款式,最好是在大腿根部有扣子可以解开的,只需解开几个扣子就可以轻松帮宝宝换好尿布。特别提醒宝妈的是,有的唐装款的连体衣,颈部的设计比较紧凑,容易使宝宝脖子不舒服,甚至勒出痱子,或者勒出一道红痕,家有胖宝宝的家长一定要谨慎选择。
~12个月宝宝
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学爬、学坐、扶站等,手脚需要绝对自由,不能受限制。连体衣和背带裤在爬行的时候会勒到肩膀,妨碍宝宝自由爬行,已经不再适合宝宝了,这时候分体衣更适合宝宝。为了避免宝宝腹部受凉,家长可选择长一点的上衣,盖住宝宝的小肚肚,选择提档的裤子,可以提到胸部以下束住上衣,也可选择裤子可以直接扣在上衣的款式。需注意的是,这时候不要选择过于宽大的款式,裤腿一定不要过长,以免宝宝踩到脚底导致摔跤。
这个阶段,宝宝特别喜欢出去遛弯,家长应多找时间带宝宝出去开开眼界,同时根据季节选择好外套,避免室内外温差大让宝宝着凉。建议家长可选择连帽拉链的款式,风大的时候还可以给宝宝戴上帽子,但一定不要选择连帽带拉绳的款式,因为拉绳很容易被其他东西勾住,进而危害到宝宝的生命安全。时不时新闻就有因拉绳导致宝宝死亡的报道,妈妈们一定要注意。
接下来,我们再来聊一聊家长常见的4个穿衣误区。
误区一、给孩子穿得太多
按照中医的理论,小朋友是纯阳体质,一般是比较怕热的。有的家长总担心宝宝穿不够,结果给宝宝捂出一身汗,甚至导致宝宝湿疹。特别是老人家,因为自己觉得冷,就理所当然地觉得宝宝更冷。亦或是摸摸孩子的手脚,觉得冰冷就是穿太少。正确的做法其实是,摸摸孩子的后颈,如果孩子的后脖子是热的,说明孩子体温可以,穿衣刚好。因为手脚凉是孩子神经发育尚未完善导致,不能作为判断孩子穿衣是否合适的依据。
误区二、给孩子穿紧身衣
寒冷的冬天,紧身的保暖内衣是每个家长衣柜的必备品。因为担心宝宝穿不暖和,也不喜欢宝宝穿得太过臃肿,有的家长就喜欢给宝宝也买紧身衣穿。但紧身衣买是可以买,一定要买质量超好的品牌产品,弹性一定要足够大。否则,紧身的衣裤可能会束缚孩子的骨骼、肌肉和生殖系统,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活动造成不良影响。建议家长不要给宝宝穿更安全。
误区三、给孩子穿带小装饰的衣服
家长都希望把宝宝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与众不同。商家也会针对性地推出一些带小装饰的衣物,比如珍珠、纽扣、铆钉之类。因为宝宝都是很有好奇心的,所以这些衣服往往也很受小朋友欢迎。但这些小饰品其实是很危险的,没有安全意识的宝宝很可能会扯下来吃进嘴里,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医院看到儿童误食小物件的展示柜,我都战战兢兢,带娃真是一刻都不能放松!
误区四、给孩子穿带拉链的裤子
请家长记住了,男宝宝8岁前不能穿带有拉链的裤子!前几天小编刚看到一则报道,一个6岁的男孩上厕所的时候被裤子拉链卡住生殖器,最后出动了消防队员才解决,并且男孩十分害怕,一直喊着“妈妈救我”,心理受到的创伤不小。事实上,类似的新闻时不时都会报道,但总有家长不听劝,总有商家要卖拉链裤,受伤的却是无辜的孩子。
带娃不易,简单的一件穿衣就需要家长点滴的小心和细致的呵护。或许又有人要质疑小编,我们小时候父母也都是放养,不也是健健康康长大了?但那其实是因为我们生活的年代所限制,我们的父母得先挣钱让我们填饱肚子,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照料我们。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也多了,我们不放下手机,多费点心思,你们说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