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库安置区全景。张寒烟摄
猕猴桃喜获丰收,村民喜笑颜开。张寒烟摄
菖蒲塘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周祖辉在果园里直播带货。杨帆摄
禾库安置区生产车间内苗寨村民正在有序加工背包。吴东林摄
凤凰县乡村振兴产业园黑木耳基地。张寒烟摄
老家寨体验传统苗族民俗风情。(凤凰县委宣传部供图)
竹山村喜迎八方宾客。(凤凰县委宣传部供图)
向莉君吴繁丽吴东林
初冬时节,穿行在凤凰县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个个高速运转的生产车间,一亩亩生机盎然的产业园,来自天南海北的旅游团……让这个深处武陵山腹地的土家苗乡热闹不已。
通过招商引资、科技赋能、打造乡村游等举措,凤凰县正大步行进在就业稳、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新征途上。
搬迁群众安居乐业
11月10日,海拔多米的禾库安置区凤凰县咏昌达手袋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高速运转,多名员工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
41岁的隆建琴操作缝纫机熟练地将裁剪缝制好的背包缝上拉链,最后一道工序就完成了。按件记工,一个月能拿到多元工资。
年底,隆建琴一家从两林乡苟拐村搬到位于镇驻地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一栋2层楼房里。隆建琴从在土地里讨生活转变成正式上班族。风刮不着、雨淋不到,这让隆建琴很满足。
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融入、能致富”的目标,凤凰县按照“农民变工人、村民变居民”的思路,安置区坚持“长中短”相结合和就业创业相促进双推进模式,实施以“一户一人就业、一户一块菜地、一人一门技能、一人一亩漆树、一人一亩油桐、一人一头黄牛”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产业发展帮扶模式,让搬迁群众有安身立命之本。
今年5月,凤凰县派出专业招商团队赴深圳招商,与深圳咏昌达手袋有限公司“牵手”成功。在凤凰“一站式并联审批”的“保姆式”服务下,3个生产车间、12条包袋生产线快速建好,公司在6月开工生产。多名搬迁群众在公司实现就业。
连绵葱绿的大山之间,禾库镇集镇边上一片开阔平坦的土地上,栋极具苗族特征的黄墙青瓦的楼房有序排列,学校、医院、农贸市场、快递点错落分布。年,户名苗族贫困群众,陆续从周边禾库、两林、腊尔山3个乡镇搬迁到这里,开启新生活。安置区内,搬迁群众开办起早餐店、夜宵摊、日用品、米酒、电器售卖等11家商店。
“来,尝尝我酿的包谷烧。”刚坐下,搬迁户龙比坤打开酒坛子,舀出清洌的包谷酒,邀请客人品尝。二层小楼收拾得干净清爽,宽敞的堂屋里,整齐摆放着一排酒坛子。
年从禾库镇米良村搬过来后,龙比坤一家就喜欢上了这里:医院、学校就在家门口,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很方便,以往要赶场才能卖的酒,龙比坤现在坐在家里就能售卖。
龙比坤家大门边上,一张绿色的回访维修联系牌清晰地写着指挥部联系人、安置点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禾库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唐金胜介绍,安置区有专门的维修队伍,谁家房子需要维修,直接打电话维修工人就上门维修。
年以来,凤凰在全力解决好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的同时,同步推进安全住房保障和其他相关民生保障工程,投资12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23个,帮助户名偏远山区群众搬出深山,搭上致富快车。
科技赋能产业兴旺
11月,廖家桥镇菖蒲塘村漫山的蜜柚、柑橘到了成熟采摘的季节。一个个黄灿灿的柚子,挂了满树;猕猴桃、刺葡萄,一片连着一片,随着山势从山坡上铺至山脚。
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里考察调研,叮嘱乡亲们“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为菖蒲塘村及全县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以前还犹豫要不要种水果的村民下定决心,开始发展自家的果园;早就尝过甜头的村民则进行品种改良,扩大规模;没有技术和经验的村民,开始向村里的示范户虚心求教;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回到村里创业致富。菖蒲塘村形成以猕猴桃为主,刺葡萄、柚子、橘子等优质水果的种植园区,成了名副其实的“水果之乡”。
发展产业,人才和科技是关键。9年时间,凤凰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全面激活科技要素,探索出一揽子因地制宜的支撑政策、一批高规格高水准的科技平台、一支内外俱佳的科研人才队伍“三个一”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模式。通过“外引内培”,一大批省州科技特派员、定向农技特岗生及凤凰本地的“土专家”“农博士”“田秀才”忙碌在田间地头,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年,湖南省农科院在菖蒲塘村建立专家工作站,年成立菖蒲塘村科技小院;由教授、博士等组成的农学专家团队在这里开展种植技术攻关和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连日来,廖家桥镇菖蒲塘村的产业大户、“土专家”丁清清都在他的育苗基地里侍弄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成功选育的新品种“翡翠香果无籽猕猴桃”。新的品种不需要人工授粉,产量高,口感更好,市场价更高,这让丁清清对村里的产业发展更有信心。
现在,育苗已成为菖蒲塘村的特色品牌产业,去年村里共育苗亩,创收万元,小苗木长成大产业。
走进千工坪镇木里村全智能化玻璃育苗温室,多万株铁皮石斛苗在育秧苗床上茂盛生长。通过温室内的自动风机降温设施、自动水帘降温设施和自动遮阳设施等自动化控制设备,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始终保持在适合铁皮石斛苗生长的范围。
千工坪镇木里村副书记龙跃武介绍,借助智能物联网设备,不仅可以远程操控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还可以做到“从播种到种苗”的全程智能化监管,实现育苗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目前,木里村共种植铁皮石斛亩,过去,石斛苗需从外地采购,不仅采购成本高,且无法保证品质,存活率低。今年2月,湖南兰科中药材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的全智能化玻璃育苗温室在木里村正式投入使用。温室采用集自动降温、自动通风、自动喷灌等为一体的全自动控制系统,为铁皮石斛苗提供了更好的生长环境。
通过人才和科技赋能,凤凰县已形成茶叶、油茶、猕猴桃、烟叶、蚕桑、迷迭香、苦荞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开发面积54.59万亩,实现产值近20亿元,千亩以上特色产业村50个,基本实现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腊尔山大米、凤凰猕猴桃、禾库牛肉等品牌家喻户晓。
依靠产业发展,全县个村(社区)中,有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万元,54个村收入在50—万元,20万元的村有48个,10万—20万的村有个,5万—10万的村有62个,村集体经济空白村全部消除。
乡村旅游发展红火
踩着欢快的鼓点,苗家人的热情从刚步入苗寨就迎面扑来。
11月9日上午,在麻冲乡竹山村“半坡部落”老苗寨,57岁的吴旗榜和爱人龙松桃,及其他村民打着苗鼓,唱着苗歌,端着甜米酒,以苗家人最高的礼节欢迎从长沙来的客人。
依山而建的“半坡部落”,多栋苗家传统石头屋至今保留原有的样子。走入其间,仿佛在参观一座天然的非遗博物馆,织布坊、豆腐坊、晒谷坪、银器坊、一弯稻田……传统农耕民俗场景变成旅游产品,老寨子变成景区,村民扮起了“演员”,只管还原生活场景。
90岁的老人龙妹叭打了一辈子花带,她怎么也想不到:现在同样是在家里“打花带”,只是换作展示给游客看,每年就能收到旅游公司发放的元工资。古老苗寨成景区,村民转变身份成员工,深山苗寨焕发出新活力。
为了让村民享受旅游发展红利,凤凰县通过在旅游景区、旅游企业、旅游项目用工上落实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景区就业安置一批、文艺表演安置一批、旅游项目用工带动一批、旅游接待服务带动一批,直接带动近万名群众就业增收。
不仅吴旗榜、龙松桃夫妇在家里就了业,他们32岁的女儿吴芳也成了景区讲解员,同时他们还是《爱在竹山》沉浸式体验村落剧的演员。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
村庄不仅要古更要美。年以来,凤凰县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梯次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老洞、勾良、拉毫、东就、竹山、雄龙(老家寨)等传统村落经过人居环境整治,变得美丽又舒适宜居。沿着凤凰县千工坪到贵州铜仁云长坪的“最美苗乡一号公路”——千云公路一路穿行,自然的美与人文的精巧,无一不使人神往倾心。
刚走进山江镇雄龙村,绿如翡翠的千潭湖便映入眼帘,湖面上,三四只游船缓缓划动,圆形草屋、方形木屋等各种造型的民宿沿湖依次有序散落,湖边的小山岗上,郁郁葱葱的古榛木林,将水天接连起来,让人不禁生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惬意。
村里64栋红墙黛瓦的一层或二层小楼整齐排列,房前屋后的菜地收拾得规整干净,种满了白菜、大蒜等,游客穿行其间不断感叹苗寨的新生活。对面,雄龙村老家寨多栋传统石头屋依山排列,苗绣、苗银打制、苗歌等代代传承,古老与现代之美在这里完美展现。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湘西州美丽乡村精品村等头衔,彰显出雄龙村“美”的实力。
在推进旅游产业开发工作中,凤凰县充分发掘古城、古迹、古建筑的旅游价值,充分利用固态化历史遗迹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已形成以古城为核心区、以廖家桥—长潭岗国际休闲度假区为承接枢纽、以北线和西线为乡村游精品、以城市干道和快慢行系统为通道走廊的旅游全域化发展格局。
同时,凤凰县还积极将民俗文化融入旅游产业发展之中,成功打造了“四月八”跳花节、苗族“三月三”、苗族“六月六”“七月七”、中国凤凰服饰银饰文化节等,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作为全国旅游强县,凤凰位列“年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第22位、全省第一,入选“中国旅游百强县”“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凤凰县委副书记杨平利介绍,凤凰县将加大力度持续实施推进产业就业富民、美丽乡村建设、乡村育才聚才、乡风文明铸魂、治理效能提升、基层党建引领六大行动,推动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初冬时节,行进在凤凰县的土家苗乡,亦是暖意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