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长江网2月19日讯(记者张琳)从建立之日起,“医护零感染,病人零死亡”就是武昌“医院”的目标。由于“方舱”里收治的大多是轻症患者,相对而言“零死亡”的目标较好实现,“零感染”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武昌“医院”采取了哪些严格的措施,以确保每个医护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呢?为此,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请教了目前正坚守在武昌“医院”医院医疗队的邵军博士。
“穿衣”至少一刻钟
对于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来说,与新冠肺炎战斗,最大的风险就是被感染。为此,武昌“医院”里首先进行了严格的分区。主要是五个区:病区;缓冲区;潜在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清洁区就是医生护士的办公室和休息室,也是医护人员上班前做准备工作的地方。上班时,从清洁区到达病人所在的病区,中间要穿过三个区,过四道门。而下班时,从病区返回,也是同样的流程。
每名医护人员在进入“方舱”前都会穿戴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包括隔离服、防护服、护目镜、口罩、头套、3层手套等10余件物品。每天穿脱这些用品都像是“另一场战斗”。
邵军介绍说:“我们是三层防护。贴身是一件隔离服,中间是防护服,外面再罩一层隔离衣。穿一层衣服就戴一层手套,手套也是三层。此外就是护目镜、口罩了,穿戴时要非常仔细,要完全避免有皮肤暴露在空气中。穿戴完毕一次至少就得15分钟。”他说,穿戴装备有着极为严格的步骤,从第一步洗手开始,到最后戴上防护面罩,一共有10来个步骤。“不过,这还不算麻烦的。真正繁琐的是出舱。因为进舱时感染风险小,更多的风险是在病区内工作四小时后,从重污染区回来的过程中。除了这身装备,病区里任何东西都是不能带出来的。”
“脱衣”就像打太极
听上去“穿衣”已经很麻烦,但跟“脱衣”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结合图示,邵军光讲解就差不多花了十多分钟。实际操作起来,至少得三十分钟以上。
从病区进入缓冲区,再到潜在污染区,再到半污染区,进一个房间脱一层衣服。而且几乎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按照“六步法”进行不少于15秒的洗手。从出病区脱去第一层手套到最后摘掉帽子进入清洁区,大概有近30个动作,一共要洗11-12次手。
“最需要当心的是在潜在污染区里脱中间那层防护服。”邵军说,“因为在这里人的皮肤开始暴露,这时被污染的风险最大。”他介绍,所有的动作都有讲究,手可以接触哪里,不能接触哪里,都有专用的手法。“而且动作要非常谨慎缓慢,这是为了防止产生气溶胶传染。像电影里的演员,很潇洒地把手套一弹一拉那种动作是绝对禁止的。脱下来的衣服放进垃圾箱时,开关盖子都是慢慢的,就像打太极。”
由于房间里没有镜子,防护服拉链又一般会用密封胶条挡着,所以拉开防护服拉链往往是所有步骤中耗时最长的,“我们大多时候是一个人在里面,所以有时为了这一个动作就得花十几分钟。”
这次战“疫”中解锁了“新技能”
邵军介绍,武昌“医院”刚建立时,各方面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备。后来,医院的感染控制专家制订了专用的规章,并将其做成流程图贴在各个区的墙上,每个房间还安装了空气消毒器,医务人员的清洁消毒工作才变得熟练有序起来。
邵军准备进入病区本人提供
“最容易疏忽的就是洗手。因为每道工序前都得洗手。所以,现在我每次出舱脑子里都绷紧一根弦。做任何动作前,都得问自己,要不要洗手?”邵军说,“我第一天上班,脱防护衣时衣服就碰到了脸上。这是很大的感觉风险。后来马上做了酒精消毒。这种感染风险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那种因为动作不规范产生的风险,因为可能你自己都不知道。”
最后,邵军感慨道:“以前我们做手术,顶多穿一件隔离衣再罩一件手术衣。六步洗手、消毒杀菌的意识也有。但像这么严格的规定还真没有经历过。对于我们这些非传染科或非ICU的医生来说,这次战疫也是一个全新的学习过程。我也经常跟朋友开玩笑说,通过这段时间的锻炼,自己又‘解锁’了许多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