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海农商银行总行及其黄浦、长宁、静安、闵行、虹口和普陀支行的15名志愿者,与上海市国资委机关的5名志愿者,正式组成“市国资国企抗疫突击队”,紧急驰援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
20名队员分为5组,分别对口服务均乐居委、平望居委、振兴居委、福海居委和小花园居委。从核酸检测、追阳复测、协助转运,到配送物资、上门送药,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
忠诚与专业
15名农商行志愿者中,有12名党员和3名团员。“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作为在党旗、团旗下长大的一代,组织上有需要的时候,我们更是义不容辞,没有理由畏惧退缩。”突击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队长王成说。
“上海农商银行的使命与愿景就是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助力百姓美好生活,投身抗疫、服务群众、保障民生是农商人的职责所在”。
一阵战前动员,让突击队员们心中升腾起报党报国的火焰。可是,一到现场,还是让他们有点不太适应,好在他们马上拾起专业精神进入了专业状态。
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历史悠久,这里市政道路狭窄迂回,社区复杂,既有次新商品房小区,又有老大楼、老式里弄,商住夹杂,厨卫公用……五个对口居委之间存在的这些共同点,使其在客观上难以严格落实封闭管理和居家隔离等措施。当地居民也多以中老年人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日常卫生防疫意识有待提高。这是服务对象的复杂性。
突击队员们本身也有点小尴尬。回忆起第一次穿防护服时的情形,王成记忆犹新,“大家都还比较笨拙,有忘记戴手套的,有没拉好拉链的,有把胶条撕坏的……”为此,突击队反复强调双人互相检查、互相监督的重要性,即便后期对工作熟练了以后,也未敢有片刻放松。
在突击队员中,有一名具有专业经验的退伍军人莫瑞。他曾是东海舰队专业防化部队一员,在志愿工作的第一天,就利用自己的防化知识,向队友们细心演示如何穿戴和解除防护装备,以确保自身安全。
莫瑞叮嘱队员们,穿脱防护设备都需要选择空旷人少的地方,最好是选择在上风方向或侧风向,千万不要进入密闭房间,尤其不要在居委会办公室或活动室内,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互相沾染。穿好防护衣后,也无需过于紧张,口罩、衣领、袖口不用扎得太紧,以免由于供血慢而导致头晕。
在莫瑞看来,细致完备的科普非常重要。“只有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帮助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为他们分担压力,才能更好地服务居民,为他们排忧解难。”
队长则从另一个角度给队员们打气:我们是本地银行,是农商行,广泛服务社会,紧密联系基层,是我们的长项,在这方面我们是专业的。只不过这一次专业工作不是金融服务,而是抗疫战斗,但它们本质上是相通的,只要诚心服务,想民所想、急民所急,就肯定可以有所作为。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信心!就这样,大家出发了,而且真的大有作为。
勇敢与不懈
在对口的五个居委中,平望社区二元结构明显,部分区域为二级以下旧里的待动迁“城中村”,人员密集、环境拥挤,生活和卫生条件较差,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疫情防控形势相对严峻。居委工作人员相继确诊,社区一度“群龙无首”。
危急关头,王成主动对接街道派驻居委的接管干部,协助梳理辖内情况,带领来自上海农商银行黄浦支行的3位95后——党员傅毅博、冯峥嵘和团员王泽含组成攻坚小队,全力接续平望社区核酸和抗原筛查、密接和阳性转运等工作。
上岗仅两天,4月11日清晨五点半,攻坚小队就接到紧急通知,需要尽快支援追阳复测工作。
在平望社区追阳复测的6个多小时里,复测居民中有超过50%在抗原检测中呈阳性。事后傅毅博向记者坦言:“多少会有点忐忑,毕竟病毒的传播能力很强,我们帮抗原阳性人员做核酸扫码,最近只有二三十厘米的距离。”
“既然主动报名来到前线,我们大家都做好了应对挑战的心理准备。而且我们有完善的培训、全套的装备和充足的后勤,每天也都在自我抗原检测,应该抱有信心。既然来了,就要不畏风险、不辱使命,实实在在地为社区抗疫作贡献。”
随着志愿工作的不断深入,队员们也逐渐积累起经验,对于追阳复测、人员转运等近距离接触阳性人员的工作,也能够应对自如。“比如追阳人数较少时,可以不用拘泥在常规的检测点,而是找通风更好的上风口,额外腾一张桌子来做现场抗原,保持居民排队的间距。”
忙得顾不上吃饭是突击队员们的常态。一日晚间,刚拿到晚餐的王成接到平望社区的任务通知,和攻坚小队成员匆匆扒了几口盒饭,就抓紧赶赴浙江中路弄的任务点,协助开展转运秩序维护工作,累计协助转运阳性居民余人、贴核酸试管码超0管。完成当日工作,准备好次日的核酸试管码,已是晚上十一点多。
4月12日下午,上海市最高气温达到33度。老城厢街巷狭窄、没有电梯,物资只能靠人工来回上下接驳搬运。烈日下,一包大米5斤、一包药1斤,一组十份,共60斤,穿着全套防护服的队员们汗如雨下、浸透衣衫。
对接小花园居委的第五组突击队员告诉记者,高温确实很难熬,容易出汗又不能擦,汗水渗到眼睛里,辣得眼睛发红。在这样的天气下搬运物资,每次脱下防护服,贴身衣物上都结了一层盐花。
天气反复无常,高温之后又迎暴雨。降雨前夕,4月14日晚上八点半,队员们接到小花园居委紧急重任:约份保供蔬菜将在当晚九点半运达社区门口,因蔬菜容易腐烂,当晚必须立刻分发给居民。为了与时间赛跑,原本已经准备休息的志愿者们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出发到达指定位置。
小花园社区居民楼构造特殊,1-3层为打通的商业街,4层为大平台,平台开始才是真正的居民楼,这为卸货工作带来了困难。货物必须经过一次卸货,二次装货、进小货梯,三次卸货后,才能到达居民楼下。而小货梯体积狭小,一次最多运送25箱,这就拉长了作战时间,对队员们的体力形成巨大挑战。
一包包物资搬上楼,一滴滴汗水迷了眼,经过4个多小时的奋战,突击队员4人同其他10多名志愿者一起,完成了份次的物资配送,分担了片区24小板车次、份次二次装货、份次二次卸货的工作。两名队员此前还有腰间盘突出的旧疾,但他们依旧选择咬牙坚持,“得保证居民今晚拿上菜!”
任务完成时,已是凌晨一点,空旷的南京东路步行街上,留下了4个抗疫夜归人的背影。经过短暂的休整后,第二天早上七点半,他们又再次出现在社区志愿服务的现场。
有突击队员不无自豪地说,”天天忙,不懈忙,还能忙中不出错,忙出居民开心的成绩,这是我们自己比较满意的地方。“
39岁的王雪亮是小花园居委对口小组中最年长的一位志愿者,但奉行党员带头的他,从来都冲在第一线。“我们既然主动报名支援抗疫,就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上了‘战场’就要全力以赴,保证居民不论多晚,都能最快拿到新鲜的物资。”
探索与智慧
长期金融服务养成的爱思考爱探索习惯,也被突击队员们带到抗疫战场。
老城厢的客观条件有限,人力接驳是无奈也是必须。王成告诉记者,后期为提高效率,突击队根据对口居委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并动态调整了相应工作方案。比如,振兴和均乐两个居委的居民区相对毗邻,志愿者们主动请居委协调,让运送物资的卡车停靠在两个居民区中间的重庆北路上,对口小组临时合并,合作攻关两个居委的任务。人力翻番后,更高效的人工“传送带”随之形成,大大减少了物资配送的时间和运力。
诸如此类的复盘与改进还有许多。在每晚召开的临时党支部会议上,大家都会对当天的工作情况进行梳理,尤其是针对突发状况和棘手难题,从机制、流程等角度展开讨论与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形成方案并试点应用。经过近一个月的探索,突击队向南京东路街道办事处呈交了一份近字的《关于进一步优化社区防疫工作的建议》。
这份报告凝聚了队员们的心血,从如何深挖属地资源、整合各方力量,到如何制定统筹应急预案、强化关键防范,从如何衔接核酸细节、提升检测效率,到如何归口物资调配、做好计划统筹,都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涵盖了整个抗疫闭环管理的各处细节。“希望这份建议总结能有助于街道社区后续更高效完善地推进抗疫工作。”队员们表示。
以核酸检测为例,作为封控区最重要、最频繁的工作任务之一,核酸检测涉及核酸点位设置、居民检测顺序、出入动线规划等各项工作,需要注意的细节较多。合理的引导与分工可较大程度地提升检测效率、减少居民聚集,从而提升安全性。
突击队建议,首先调动好属地党员群众、结合外部支援力量,在每个点位形成相对固定的核酸检测支持专班,让每位志愿者根据专长负责相对固定的任务,确有专班成员临时无法出席的,安排替补人员顶上,构建完整班组配置。
其次通过流程控制,将核酸点位的采集检测动作拆分成试管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