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燕赵晚报
文/图/视频燕赵晚报融媒体首席记者刘琛敏
“修电动车的、修改衣服的就在家门口,这对小区居民来说,真方便。”4月18日上午,在石家庄市新华区新苑路与誉兴街交叉口西南角附近的一处便民服务点,正在让师傅维修电动车的市民齐女士如是说。
修鞋、修电动车、修改衣服……这些看似有些“不起眼”的“小修小补”,目前正稳步回暖。作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与市民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小行业”,不仅让市民充分享受到了便利,还让拥有一技之长的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4月18日9时30分许,在新苑路与中华北大街交叉口西北角附近的一处维修点,60多岁的赵根中正准备为附近居民王先生修一件外套的拉链。
“拉链没坏,没必要换,我给你紧紧拉锁,再上一个配件,固定好衣角附近的拉链头即可。”赵根中一边说着一边忙碌了起来。几分钟后,王先生接过赵根中送还的外套,把拉链试了试,露出满意的微笑:“不错,修得挺快,还挺便宜,也就5块钱。”
居民正在向赵根中(中)询问修鞋事宜。
不一会儿,市民赵先生拿着皮鞋赶来,想要修修鞋跟。于是,赵根中敲打着鞋跟,又开始了忙碌。“鞋跟有点小磨损,简单修修又能穿很长时间,没必要再买一双新鞋。居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真需要一些这样的维修点。”赵先生说。
从该维修点沿着新苑路一路向西余米,就是一处维修电动车及自行车的便民服务点。李女士正让该维修点的师傅时秀娥安装车筐。
“相比去年,现在的生意好了一些,修车子的也多了起来。”54岁的时秀娥说,他和爱人来自赞皇县,多年来,凭着修车手艺维持生计。记者注意到,在她安装车筐期间,不时有路经此处的市民或借打气管打气或询问维修车辆事宜。
“我住在党家庄小区,经常来这里修电动车及山地自行车。夫妻俩干活儿挺实在,价格也公道。最让我觉得暖心的是,用他们家打气管打气,一直免费。”60多岁的党树军说,他对相关部门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举措有所了解,觉得这一政策非常好。
时秀娥正在安装车筐。
自该维修电动车及自行车的便民服务点南行约米,就是党家庄小区的东门。附近一家修改衣服的门店不断有居民出入。连日来,生意的回暖,让来自邢台市隆尧县44岁的史占领笑得合不拢嘴。“我每天能修改十几件衣服,经常从一大早忙到晚上10点左右。”史占领一边介绍,一边为顾客崔女士递上的一件衬衣缝扣子。这个仅七八平方米大的门店内,缝纫机、锁边机等常用设备一应俱全。
“我住在星河御城小区,离这里不远。我们小区不少邻居经常来这里修改衣服,一来方便,二来师傅的技术很好。”崔女士介绍。
“有了好政策,我们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凭着手艺干活儿更有劲了。”史占领说。
史占领正在为居民修改衣服。
新华区赵陵铺路街道办事处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吴昊介绍,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有关要求,近期,他们针对辖区地域广、居民众多的实际情况,选择在辖区居民较为集中的10条小街巷,在不影响通行的地点,备案并设置了21个维修电动车、修鞋、配钥匙、修改衣服的便民服务点。
“目前,借着有关政策的东风,‘小修小补’行业的逐步回暖,让广大居民真正体会到了实惠。”吴昊说,他们将会对这些便民服务点进行精细化管理,以便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