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修补补中重温“烟火气”
记者探访藏身于街巷中的修补小店虽然不起眼却能解决民生“大难题”
拉链坏了在哪里换新?衣服破了找谁缝补?钥匙丢了到哪里能配……居家过日子,难免遇到此类小问题,但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身边的时尚商店、文艺小铺越来越多,修修补补的小摊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小修小补”反映的是一座城市的“烟火气”,不应被忽视。日前,商务部提出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日前,记者深入岛城街巷,探访“小修小补”店的现状和发展,聚焦便民生活圈的发展和变化。
小店蕴含“大民生”
“小时候这样的小店可多了,现在是真的难寻。”住在红谷滩的钟女士感慨,“我现在缝补衣服主要还是去老城区,找那些我熟悉的老师傅。”在钟女士看来,虽然缝补衣服算是小活计,却很考验师傅的手艺。
“中山路有位师傅的手艺是真的好,她补过的地方几乎看不出痕迹,甚至还能绣上一些装饰。”钟女士感慨道,如今小店难寻,每次有需要,她都会和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先打听一下。
对90后胡女士来说,缝补小店帮她省了许多退货的麻烦。“在网上买的衣服一旦大小不合适,需要改一下尺寸,找家缝补小店能省下不少事。”去年冬天,胡女士在网上买了一件呢子外套,收到后发现不喜欢外套上的某处装饰,便找了家裁缝店,把多余的装饰剪掉。“经过修改后,一点也看不出来有缝补的痕迹,就像衣服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现在,胡女士有衣服要修改,都会去裁缝店处理。“我们公司楼下有两家缝补小店,现在生意可红火了,每次去都要排队呢!”胡女士感慨道。
小店的存在解决了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岛城像缝补店这样的“低频刚需”店有多少家?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记者连日来通过走访发现,这些小店大多藏身于小区内或背街小巷里,它们没有醒目的招牌,往往就是挂一个写着“缝补”或“配锁”的牌子,看起来很不起眼。
/记者手记/
让“小修小补”回归生活
近段时间,让城市空间内的“小修小补”有序回归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