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金台资讯

图为消费者在杭州湖滨步行街选购“出口转内销”商品。记者魏一骏摄

“国内打完上半场,国外接力下半场,外贸人打满全场。”一句看似调侃的玩笑话,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广大外贸企业普遍面临的压力和困境。国外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给外贸走势平添了诸多不确定性。

记者近日走访发现,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将目光和精力转向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成为外贸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出口转内销”一时间又成为外贸领域的热词。这些企业抓住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机遇期,升级产品、铺设渠道,在他们看来,开拓国内市场既是当下解困的应急之举,更是长远发展的转型必经之路。

船迟又遇打头风政策护航渡难关

工厂70%以上工人无法返岗,国外订单面临延期交付风险,原材料供应商无法按时供货,国内市场需求锐减……今年春节假期过后,杭州臻元休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毛新雨一筹莫展,“往年的春运期间是行李箱的销售旺季,一个春季的销售能占全年销售的40%到50%,但今年人员不流动、物流不发货,保守估计销售额减少在万至万之间,企业面临重重困难。”

像臻元一样,今年以来,“内外交困”是国内诸多外贸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疫情初期,有订单没产能;而随着复工复产推进,完成了历史订单,国外客户的需求又大幅下降。

以份额占全国13.3%的外贸大省浙江为例,浙江省商务厅统计数据显示,尽管5月单月出口同比增长3.0%,环比增长19.8%,居沿海主要省市第一位,但今年前5个月,全省出口同比下降仍达到4.5%。

据WTO预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年全球商品贸易将下降13%至32%,几乎所有地区都将出现两位数下降。商务部综合司和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年春季)》指出,目前疫情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已从以供给侧为主向需求侧为主转变,主要包括出口订单减少,产业链供应链受阻,贸易成本上升,企业资金链承压等方面。

“外贸受阻,如何让企业生存下去成为一道摆在我们面前的必答题。”万事达(杭州)咖啡机有限公司董事长杜伟说,“此前公司有意识地开始布局国内市场,但效果和预期仍有一定差距,我们也一直在思考‘调头’的关键在哪。”

商务部调研显示,由于内外贸市场环境不同,国内外贸企业在开拓内销市场时,普遍面临拓展销售渠道难、生产线转向难、品牌建设难等困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许多外贸企业缺少自己的销售渠道,对国内市场规则并不熟悉,从而导致获取订单难度加大。同时,一些品质优良的出口产品,因国内外标准不一致,无法在国内上市。

针对外贸企业转型的难点、痛点,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着力帮扶涉及近2亿人就业的外贸企业渡过难关,促进外贸稳定。为进一步落实中央有关精神,浙江省商务厅等9部门也于近日出台《关于推动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若干意见》,提出10条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助推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危机中育新机困境中谋突破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许多外贸企业的危机意识,他们在危机中努力发现新机遇,结合新的市场需求加强研发,许多“爆款”产品随之成为拉动企业发展的新增长极。

一款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推出的防疫分食午餐包,成为杭州臻元休闲用品有限公司的“爆款”,这款产品将公司今年前5个月的业绩从可能断崖式下滑扭转为同比增长。

毛新雨介绍,产品使用独特的抗菌抑菌材料,可以有效避免内部细菌和微生物滋生,保证食物不被二次污染,杜绝有害物质的同时,还具备优异的保温功能。除了内部使用的铝膜,拉链、拉链头、内衬、内里网格、内衬的包边等所有可能跟食品直接接触的部分,都使用了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食品等级测试的材料。

对外贸企业而言,疫情这一突发因素给外贸订单突然按下“暂停键”,但也成为企业加速挖掘内需潜力的催化剂。在杜伟看来,这一转变在短期内是解决企业生存的应急纾困之举,从更长周期来看,形成多元化市场布局更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复工复产后,杜伟第一次出差就在北京大兴机场看到自己企业的无人贩卖咖啡机,他当即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346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