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照憾青生,祝安。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我的一个师兄要结婚了,正好我想买一身衣服,便计划着到时候穿新衣服去参加他的婚礼。也是机缘巧合下买了一身橄榄绿的衣服。本来同样款式的上衣我有一件,只不过是深蓝色的,因为穿着喜欢就想再买一件其他颜色的,于是紫红色和橄榄绿我选了后者。裤子我想买一条灯芯绒的,但我比较挑,裤子必须是松紧带的,不能有扣子不能有拉链,不能有任何金属类的装饰品,要是直筒的,价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另外不能是米白色的因为我有一条。于是我在网上零零散散地刷了好几天,终于看中一款,就是我买的这一件,不幸的是,它只有一种颜色——橄榄绿。
我一开始觉得,可以啊,挺配!本来绿色的上衣就不好配衣服,现在正好,绝搭。
在我的万般期待下,衣服到了,当天晚上,我就迫不及待地试了衣服。嗯,各方面都很满意,也很显白。可是怎么有点怪怪的呢。我去问了我的室友,我说“你看,我穿这一身去参加师兄的婚礼,会不会有点奇怪?”她笑着点点头,“很奇怪,穿一身绿不太好。”“为什么呢?绿色有什么错?”看,连我自己都知道穿一身绿不友好,我还想从别人嘴里听到“不奇怪”的回答。连我自己都不清楚,绿色有什么错。
在我们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一句话:绿色就是希望。
绿色是美好的,它代表着蓬勃向上的生机,它是不屈服的小草。
这个世界上有绿色的鞋子,绿色的衣服,绿色的窗帘,绿色的书包,但是有一样东西不能是绿色的,那就是帽子。
我还记得金粉世家里,燕西到处找他的绿色的帽子,还被大嫂取笑“你年纪轻轻的别糊说,找什么绿帽子呀!”。可是绿色有什么错呢,绿色那么美好,甚至绿色的屏保都比其他的颜色更护眼。
绿色是怎么成为不忠、背叛、出轨这类腌臜事的代名词呢?我想不只我好奇,还有很多人都很好奇。
为了解惑我特意查了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绿帽子”的演变过程竟然长达两千多年。
唐宋时期,视碧青绿诸色为贱民所穿服装之色。《闻见录》中提到对犯人的责罚“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可见在唐宋时,绿色便已是耻辱的象征。
自元代开始,碧绿青诸色的服装限于“娼妓”、“乐人”所穿。“娼妓穿皂衫,戴角巾儿;娼妓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元典章》中如此规定。绿色变成了一种身份的标志,与它本身所富含的美好意义相反,在这个朝代,只有最低下的妓伶才会着绿色衣裳。
明朝时,朱元璋明令让娼妓家的男子必须头戴绿巾,腰系红褡膊,“穿红着绿”不外乎如此。至此,人们见着戴“绿帽子”的便知其家中那位是“青楼一族”,戴“绿帽子”也成为某男子的妻女卖淫或妻子私下“偷汉子”的俗称。
另外还有一则传说:古时候,有一对夫妻。妻子是一位主妇,生得娇艳可人、风韵犹存,平时在家里做点针线活,因生得貌美,早就已招徕一些狂蜂浪蝶追求;丈夫是一个生意人,要经常到外地去做生意。两口子的日子过得也富裕,在丈夫外出的日子里,妻子就不免枕冷襟寒、寂寞难耐。终于有一天,妻子忍不住跟街市一个卖布的好上了,在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时候,他们就巫山云雨地在一起厮混。
有一次,丈夫回家后三个月都没有外出,直急得那个卖布的天天在他们家附近打转。一天,丈夫骑着马到城外打猎去了,经过街市,那卖布的见了非常高兴,以为他又要外出做生意,当晚就迫不及待地窜进了妻子的卧室,准备和相好幽会。当晚丈夫回来了,几乎将他逮了个正着,妻子也吓了个半死,那卖布的只好哆嗦在人家的床底一整晚。这件事后,妻子就向那卖布的要了一块绿色的布料,做了一顶帽子给丈夫,还和那卖布的约定,当你看见我丈夫戴上绿帽子外出的时候,你就可以来了。
过了几天,丈夫又要外出做生意了,妻子赶紧拿出那顶绿帽子对丈夫说:“外面的风沙大,戴上就不会弄脏头发。而且这颜色让你看起来很俊,以后你每次外出我都为你做一顶,就像我跟在你身边一样,你就不用牵挂我了。”丈夫听了很开心,以为自己真的很俊,于是高高兴兴戴上那顶绿帽子,骑着马得意洋洋穿过街市,到外地做生意去了。当晚,他妻子就和那卖布的睡在他的床上。以后,那个卖布的凡见了那丈夫戴着绿帽子外出时,心里都不禁心花怒放:“哈!你的绿帽子真是很俊,不过今晚该到我俊了”。于是,绿帽子的说法就这样传下来了。
碍~~“爱是一道光,绿到你发慌。”
希望有一天,绿色能够正名,它是堂堂正正的颜色。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