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去世后继父悄悄地走了,在老家找到继父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www.wzqsyl.com/m/

我名叫李芳,今年已经49岁,目前在县城的一家事业单位工作。

我生长在农村,六岁时,父亲因为一场意外事故离世,留下了母亲和我们三个孩子。

在家排行老大的是哥哥,接着是姐姐。

一位农村妇女失去了丈夫,不得不独自拉扯着三个孩子,生活变得极为艰辛,充满了困难。

然而,生活不能因为困难而停滞不前,多亏了大舅和二舅的悉心帮助,我们一家得以渡过那几年的艰难时光。

一年后,大姨携带一个陌生的大伯来到我们家。

这位大伯原籍远在百里之外,与此地有一位亲戚关系。通过这位亲戚的介绍,大伯来到了我们家,与母亲一同共度日子。

大伯年轻时,因为家庭背景较为复杂(尽管他们家只有十几亩薄地,而且都是山坡地,但大伯的父亲被归为富农),在那个极注重社会成分的年代里,大伯的婚姻一直未能成行。

于是,大伯留在了我们家。

初次在我们家用餐时,大伯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坐在远离饭桌的一个交叉子上。母亲拿起一块热气腾腾的煎饼,用筷子夹给了他,鼓励他赶紧吃。大伯低下了头,似乎眼眶泛红。

随后的日子,我们一家跟着大伯去参加逢集。集市上没有现成的衣物,于是大伯为我们三兄妹都购得了花布。

当晚,母亲坐在煤油灯下,紧锁眉头,一边缝制着我们的新衣服。她巧手灵巧,整夜未眠,不停地为我们三人制作新衣。

过了几天,母亲和大伯一同下厨,炖了一锅猪肉菜肴。我们三个穿着新衣坐在桌旁。

在大伯开口之前,我们三个已经目不转睛地盯着锅里的肉片,口水不住地流着。

大伯为我们每人舀了一碗肉,我们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咽。那时,即便是在过年过节,也难得有如此丰盛的肉食。

大伯笑着说:“从今天起,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你们穿上了新衣服,这象征着新的开始。我们将共同经历,我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疼爱你们。”

他转向母亲:“我要感谢你!来到这里,你给了我一个家。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一个人过得虽然表面上吃穿不愁,但心里却苦闷。每逢节日,看着别人家庭团聚温馨,而我独自一人,这样的生活是何等寂寞。”

“初次来到这里,你没有把我当作外人,对待我如此真诚,让我在这里感到无比踏实。”

于是,大伯成为了我们家的一员。我逐渐改口称他为“爹”,但我哥和姐却没有跟着改,称呼还是老样子,他们说叫不出口。

大伯在家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来的时候,我哥姐刚上小学,家里的重任都落到了他的肩上。

自从他加入我们家,母亲再也没有推过一次独轮车。

在我们这个农村,独轮车是一种重要的农具。在收割季节,我们需要用独轮车把庄稼运回家。

在继父来之前,母亲独自完成这项任务,她一个人推着独轮车,姐姐和哥哥轮流给母亲拉车。

通常,推独轮车的是大男人,女人是不做这样的工作的。但在我们这种家庭,因为父亲不在,母亲不得不承担起男人的责任。

周围的人或许有同情,也有讥笑,看到我们家的独特热闹场面,母亲总是默默忍受着。

继父说有他在,我们家的四口之家不会再受一丝委屈。这不仅是他说的,也是他做到的。田间地头的农活,只要他能做,就不让我们插手。

他对我们的学业也十分重视,尽管哥姐读完初中后没有考上高中,都回村务农了。

随着哥哥渐渐长大,要盖房结婚了,母亲感到愁苦,家里这些年没有攒下什么钱。继父却说别担心,有他在。

从那时起,他几乎每天都去山上推石头,开始为哥哥盖房子。日积月累,他竟然独力垒起了整整的房墙。

到了盖房顶的阶段,姥姥家的亲戚前来帮忙,一同完成了哥哥的房屋。为了推石头,继父的手掌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继父又开始在村里的建筑队打工,为人家搭墙盖屋,挣钱来帮助哥哥迎娶新娘。

那个时候,我清楚地记得每天早晨,继父总是早早起床,吃完一点简单的早餐,便提着一个小包袱,骑上那辆破自行车,车后绑着铁掀,匆匆离去。

小包袱里装着母亲为他准备的午餐,通常是两个煎饼,卷上一些咸菜,再搭配一根大葱。

有时母亲会煮一个鸡蛋放进去,但继父总是不舍得吃,他说鸡蛋应该留给孩子们吃,作为大人的他吃鸡蛋太浪费了。

终于,哥哥结婚了,而且嫂子要分家了。继父将家里仅有的块钱都给了哥哥,还送了4袋小麦。

我们家只余下半缸麦子,母亲担心不够吃,但继父说不用担心,他每天都在外面干活,能让我们挨饿吗?

姐姐后来嫁到了邻村,生活变得不错。她的丈夫在家里开油坊。

我上了高中,考上大学是我的梦想。然而,我知道上高中和大学都需要花费不少钱。继父虽然和我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会愿意支持我读书吗?

继父说:“闺女,你只管好好学习,钱的问题我来解决,保证你按时交上学费。”

继父通常跟随村里的建筑队工作,冬天没什么工作可做,到处都结冰,没人需要盖房子。

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继父开始到处打零工,挣取一些钱。村前有一大池塘,里面种满了藕。天冷时才开始挖藕,继父每天站在冷水中帮人挖藕,一天挣个三十二十的。

挖完藕后,继父几乎没有休息一天。村里有家人外出收麦草,他就跟着他们一起工作,帮助装车。

遇到有家庭办事,摆流水席的时候,继父也会去帮忙。这些工作虽然挣不了多少钱,但人家忙完时会给他两碗菜肉,几个馒头。

继父总是不舍得吃那些菜肉,常常把挣来的大肉丸子送到学校给我吃。

在学校交学费的时候,继父总是毫不犹豫地支持我,只要一提到学费,他就立即让母亲给我准备钱,每次还额外给我十元八块,让我在学校能买个热馒头吃。

据母亲说,继父挣回来的钱一分一厘都会储蓄起来。

他说:“咱闺女上学最重要。在家多花一分,少花一分都成,但她的学费不能有丝毫差缺,咱得先留出学费再说。”

母亲感慨地说:“老伴,真为难你了,你来到这个家,天天这么辛苦,现在又供我们闺女上学,真是太不容易了。”

继父憨厚地笑着说:“一家人嘛,不说两家话,你看你都说到哪儿去了?咱现在供闺女上学,等她将来考上大学挣钱了,不就能孝敬咱们了吗?”

母亲笑着说:“那倒也是,咱就盼着闺女考上大学了。”

三年的高中时光,我没有辜负继父和母亲的期望,成功被省城的一所大学录取。

四年的大学生活里,我再也没有向家里要生活费,因为我实在不忍心。每次回家,看到继父佝偻的背影和渐显苍老的面容,我都备受煎熬。

一个与我们无血缘关系的人,竟然能在家里如此默默付出,他的宽广而仁慈的胸怀让人感动。

当其他女同学忙于购物、看电影和交朋友时,我却在餐馆洗盘子,街头发传单。

不仅赚到了自己的生活费和学费,每次回家,我还能给继父和母亲买些衣服。

毕业后,我分配到了我们县直单位上班。

发了工资后,我再也没让继父和母亲为钱发愁。

在我心中,继父早已是我亲生的父亲。每次回家,我都会买上两瓶酒,再添些熟食肉。

继父酒量不大,只喝上一小盅,他的喝法很慢,每次都小口呷着,仿佛在回味酒的余香。

一边喝酒,一边感激地说:“闺女啊,我可是沾了你的福气。你再回来时别老买东西,你挣钱也不容易。”

每次离开时,继父都会把我送得很远。母亲站在大门口叫他回去,他总是说:“等一会儿,看不见咱闺女了,我就回去。”

我丈夫在乡镇工作,工作很繁忙。我的婆婆已经去世,而公公身体也不太好。生了儿子后,我面临了带孩子的问题,而雇佣保姆一个月开销也不小。我们负担沉重,房子还在还贷阶段。

这时,继父对我说:“闺女,别担心,我和你妈来帮你带孩子。”

每周一早上,母亲和继父早早坐上公交车来我家照顾孩子,到周五下午就返回家里。

他们选择不在我家度过周末,是为了不给我们增添麻烦,让我们能够安静地度过周末。

为了省钱,每次继父和母亲来时都会带很多青菜。

继父在家里种了一片菜园,这五天不回家,他就委托哥哥浇水,周末回家时去菜园里忙活两天。

在我家,孩子和姥爷感情特别好,我从未告诉儿子这是我的继父。

孩子上了幼儿园后,有一次下大雨,放学时继父拿着雨衣出去了。

当他回来时,抱着孩子,雨衣给孩子穿着,继父已经淋湿了。

他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我本想我们爷俩共用一件雨衣,没想到雨太大了,只好给孩子穿了,不能让孩子淋雨。”

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亲生父亲能有多少选择?

邻居们并不知道这一切,对他们而言,继父就是我的亲生父亲。

在我家,继父和母亲共同带孩子的几年里,两代人和谐相处,我们并未感到有什么不妥。然而,继父一直在克制自己。

即使在炎炎夏日,他总是穿着长袖上衣和长裤。当我建议他换上短袖汗衫时,他总是说不觉得热,尽管我看到他背后已经湿透。

母亲私下告诉我:“你爹不好意思当着你们的面穿短袖和短裤。”

晚上吃完饭,继父就下楼了,在楼下一圈一圈地转。

有时候我叫他,他都不上楼,直到我们都入睡了,他才回家。

孩子上小学后,学校就在我们小区对面,继父和母亲才回家。

每逢周末,孩子就迫不及待地回家找姥爷,我则会买些食物和生活用品送回家。

每次回家看到继父和母亲默契相处的场景,我都感到一阵温馨。

然而,令人心痛的是,母亲在70岁那年,突发心脏病,在睡梦中离世。

继父痛哭成泪人,几十年的共同生活,这份感情是外人难以理解的。

母亲的葬礼结束后,第二天早晨,哥哥和姐姐开始清理母亲的遗物。

继父一直低着头坐在床上,一副无力的样子。

嫂子从母亲床头的衣柜里找出了一个小布包,里面居然有一张存折。

那是一张六万块钱的存折,上面写着继父的名字。

嫂子把存折拿到继父面前,他看了一眼,难过地说:“我和你妈这辈子就攒了这些钱。”

“你母亲活着的时候,不舍得吃不舍得喝,现在她一分钱也花不到了,你妈走了,我要这些钱没用处了。”

我当时说:“爹,怎么没有用处?你还好好地活着呢,将来这些钱就可以用于养老。”

哥哥和姐姐都没有说话。

我只听到嫂子小声说:“这六万块钱应该分给我们三家,每家正好两万。”

哥哥姐姐都同意这样分钱,我却不高兴地说:“为什么要分钱?继父还活着,把钱都分了,他怎么生活呀?他身体不好需要花钱的时候,你们能给他钱吗?”

我把存折还给了继父,他却说:“别放在我身上,你妈这一走,搞得我稀里糊涂的。把存折还是放在柜子里吧,别弄丢了。”

继父闭上眼躺在床上,似乎已经睡着了。

嫂子小声说:“咱娘没了,他离开这里也行了,即使咱不撵他,他在咱家住得也没滋味了!”

我冷笑着说:“继父在咱家付出了一辈子的心血,咱娘走了就要让他离开,这还有良心吗?”

嫂子翻了个白眼:“妹妹,听你说的,是让他继续在咱家住下去,那等他年老体弱,以后生活不能自理了怎么办?”

“继父生活不能自理时,我会来照顾他!”我脱口而出:“我愿意负责照顾他!”

送别了母亲,我们心中都充满了无尽的悲痛,告别了继父后,我们回到了城里。

离别的时候,继父依然像母亲在世时那样目送我们。他孤独的身影站在路边,直到我们开车走得很远,他仍然站在那里。我的眼泪如雨下。

母亲去世后,我请了单位几天的假期,本想在家里好好调整一下心情。但我待在家里却无法平静下来,继父孤独无助的模样一直在我脑海中浮现。

第二天,我再次驾车回家。然而,令我感到困惑的是,家门紧闭,继父去了哪里呢?

好在我知道家里放钥匙的地方,因为继父经常将钥匙挂在大门上的横栏上。

我伸手一摸,果然摸到了用红毛线拴着的钥匙。我打开门,却发现家里空无一人。看着空荡荡的房间,我不禁放声痛哭。

我不知道继父去了哪里,去了菜园没找到他,在村子后的地里也没找到,他究竟去了哪里呢?当天又不是集市日,他也不可能去赶集。

我打电话给哥哥和姐姐,他们很快赶到。

大家都不知道继父去哪了。

嫂子在屋里找了一遍,翻开柜子发现存折不见了,竟然不翼而飞!

嫂子惊恐地说:“天哪,糟糕了。这个老头啊,带着钱跑了!”

姐姐说:“都怪我们疏忽大意,昨天就应该和他一起把钱拿出来,当面分给我们。”

我感到有些费解,根据我对继父的了解,他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但现实就摆在眼前,我无话可说。

不过我立即表示,继父把钱拿走也无可厚非,他在这里辛勤劳动了这么多年,这六万块钱也算不上什么。

这时,我注意到墙上的相框也不见了。以前那里有一张大照片,是继父、母亲和我儿子的合影,是在我家带孩子的时候一同去照相馆拍摄的。

就在这时,大舅到了。

他手里拿着一个黑提包,一进门就对哥哥说:“我刚刚去过你家,怪不得锁着门,原来你们都在这里呀,多亏我过来看看,要不我这一趟就白跑了。”

大舅打开黑提包的拉链,里面有三个用报纸包着的包裹。

大舅说:“昨天姐夫到了我家,取出六万块钱,刚从银行提出来的,每家两万,特地托我送给你们。”

“我问他为何不亲自交给儿女?他说娘亲舅大,让我这个当舅的替他主持,再说他担心当面给钱,老三可能不要。”

“他还提到要回老家,我说不能离开啊,这里是你的家,你在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但他表示老伴不在了,他没脸留在这里,尽管老三对他很好,但他不想给他添麻烦。”

大舅递给我们那两万块钱,哥哥、嫂子和姐姐都垂下了头。我心情复杂,迫切地想见继父。

很快,我驾车回到了继父的老家。他正坐在堂屋里,手中握着那张合影,眼泪不停地擦拭。

这一幕令我感动不已,泪如雨下。

他一见到我,眼泪滴答滴答地掉落。我哭着说:“爹,跟我回去吧,咱不在这里住了,你去我家,我给你养老。”

继父答道:“闺女啊,我不去你家,我住在这里吧,房子多年没住,通通风就可以。你没吃饭吧?我找点东西给你做。”

我拉着继父离开,一路上我们俩默不作声,只是眼泪不断。

如今,继父在我们家已经生活了三年多。

他成了我这辈子的亲父,我们之间的感情已经超越了血缘!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998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