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桐城一派
昨晚和几个首次见面的朋友相聚,不约而同谈到了敝邑的马路。马路天使,同一首歌,同一个感受:出门难。
这几天驾车出门的朋友,实在是受罪。原本好端端的一条开阔的马路,开着开着,突然前面要么堵车,要么出现路障,聪明的急中生智掉头,愚笨的就在那傻傻地等着蜗牛般前行。
聪明的暗自庆幸,幸亏脑筋急转弯,否则上班迟到了,悲催的是,自得其乐没几分钟,新驶入的道路比原先的更堵,长长的车队一眼望不到头。
再换一条路,还是堵,堵得更厉害。
别说北上广,就算是一般的二三线城市,也是“堵”字当头,要不,买车不会摇号,出门不会单双轮流。
如今,这“堵”就像传染病一样,向四五线城市蔓延。敝邑,四五线城市总算得上吧。十八线?那是外围女好不好。
众所周知,敝邑正在创建文明城市,碗大的城市遍地开花,到处在修路。
有人说,修路造成的拥堵,就是人祸。
老夫当即反驳,修路是提升城市的品味,最终得益的是这个城市的老百姓。
对方死脑筋,根本不认同老夫的观点,说一茬茬冒号为啥热衷于隔三差五修路,因为修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工程。
更难听的话老夫都不敢搬嘴,怕报复。
争论之下,差点动手打了起来。
父母官其实也不容易。敝邑号称是某地级市所辖区县争创文明城市的最后一块拼图,拼图是托词,潜台词是,人家都已经牌匾到手,敝邑拖了后腿,所以亚历山大啊。
人家早已经享受“文明城市”的红利了,羡慕嫉妒恨啊,因此一口吃成胖子的心都有。
首创首成,就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出炉的。
提高城市品位,这本没有错,但前提是要保证市民出行安全、出行顺畅,如果妨碍了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出行不便甚至是出行难,这绝对不是创文明城市的初衷。
敝邑也不是没有热心市民,吾有一朋友,就为城市建设操碎了心,殚精竭虑,出谋划策。
他认为,目前的施工,遍地开花,到处“突突突”、“坑坑洼洼”……但等基础工程完成后,一次性浇筑……这样,不需要多动脑筋,简单、方便、容易操作……可缺陷是给市民带了不方便,公交车的线路一改再改,导致一些市民在公交车站等了2小时没等到公交车。
他提出的妙计是:
事先跟交警部门联系,在保证道路畅通的前提下,各个击破,轮番施工,也就是:规划和施工一个片区,浇筑完成一个片区,开通一个片区……
这个建议其实是切实可行的,冒号们或许也早已经考虑到。但这位热心市民老兄可能忘记了一点,创建验收时间不等人啊。等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各个击破,创建工作早已经成黄花菜了。
所以,我最后的馊主意是:
说千道万,不如给道路装个拉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