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丨
听过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那是因为你没听过“第一性原理”;
听过“第一性原理”,你还是过不好这一生?那只能说明,你还没学会怎样应用它。
正文丨
相信你的身边应该不乏这样一些能人:
当你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手足无措,他却能跳出常规的框架思路,灵光一闪之间,难题迎刃而解;
当你就事件的表象和一些浅层次的关系谈论无果,他却能迅速总结事情的本质,提出入木三分的观点;
当你深陷复杂的关系网,理不清头绪,面临取舍,万般焦灼,他却能直接从根本需要着手,高效决策;
……
总结一下,这种人通常都有按“第一性原理”思考的习惯。
是的,我们今天要谈论的正是这种神奇的方法论——“第一性原理”。
什么叫“第一性原理”?
这并不是一个多么时髦的概念。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出过这种思考模式。他认为,“在每一种系统的探索中,存在第一性原理,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几百年来,包括爱因斯坦、普朗克等在内的无数物理学家在努力追逐的物理学统一理论,试图将强、弱、电子、万有引力四种不同性质的作用力统一到一个理论框架中,希望将整个物质世界的运行规律概述成一个简洁的模型或公式,其实就是这种思维的集中体现。
今天,在中国从事互联网创投,如果连“第一性原理”的概念都没听过,那说明他的认知可能有点落伍了。年3月以来,在互联网思维学习浪潮中,中国的许多企业家和学者也开始热衷讨论起“第一性原理”。
当然,不得不说,这个词近年来在国内被炒得火热,还得益于硅谷钢铁侠——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
我们知道,马斯克在网络支付、电动汽车、航天运输、新能源应用四大领域都取得了颠覆式的创新。在一次回答媒体提问为什么他能够在多个不同领域实现创新时,他极其坦诚地公布了自己推崇的“第一性原理”思考法:“通过第一性原理,我把事情升华到最根本的真理,然后从最核心处开始推理……”
大佬们是怎样应用第一性原理的?
将“第一性原理”这种思维方式贯彻到我们做事的过程中,就是要求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勇于打破知识的藩篱,回归事物的本质,去思考最基础的要素,在不参照经验或其它的情况下,直接从事物最本源出发寻求突破口,逐步完成论证。例如,我们可以给一件事情建立底层模型,通过严谨的逻辑重构,得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实现创新。
马斯克借助第一性原理实现创新的过程就可以用这8个字来描述:“溯源”、“拆解”、“重构”和“迭代”:
在制造特斯拉时,马斯克追根溯源,发现电动车的最大成本来自电池组件。当研发团队参考市场上电池组件的市价评估其成本要美元/千瓦时,特斯拉先生通过“第一性原理”思考,将电池拆解为各种金属元素以及其他成分,再对电池组件的生产流程、产地、供应链等进行重构和不断地迭代优化,最终他发现,从伦敦金属交易所购买锂电池组的原材料,组合在一起,只需要80美元/千瓦时。
在开发火箭时,马斯克先思考的就是“组成火箭的材料有哪些”这一根本问题。答案是:航空用铝合金,还有钛、铜和碳素纤维。然后再拆解:“这些材料的价格是多少?”,马斯克得到的答案是火箭制作材料所花费的金额只是火箭整体开发费用的2%。从此他便将“不断降低火箭的总成本”作为开发的根本问题。
再来看看其他的杰出企业家,他们又是怎样应用“第一性原理”的:
布林和佩奇认为,不管未来技术和商业模式怎么变化,互联网信息领域最核心的价值洞察是“便利”和“免费”,于是他们一直将这两点作为谷歌创立、发展到强盛的价值基石,这与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如出一辙;
贝索斯长期思考“未来10年的购物市场什么是不变的”,并将亚马逊的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人们购物的方式、受欢迎额品类、经济状况会变化,但大家渴望更低的价格、更快的速度、更优质的服务买到东西这几点是不会变化的”,这种从根本需求出发的逆向思考法,正是第一性原理的体现;
在阿里巴巴遇到新的商业挑战时,马云往往能跳出传统企业家的约束性思路,他一般并不先考虑资源等限制条件,而是更多考虑“该怎么做”,其他暂时不具备、不合理的条件接下来再想办法补台。他能迅速判断新商业模式中的成本和收益分布,这种直觉依靠的不是常规的比较思维,更多也是第一性原理的侧影。
第一性原理是说,我们思考时不要陷入比较思维的窠臼,而应该明确基本出发点和目标,理性推理和计算。
在商业世界中,第一性原理和比较思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思想。我们现在处在信息爆炸时代,每天需要不停地过滤信息,但在很多信息中你并不能看到深层次的原因,看到的只是表象。我们很多时候只能通过观察表象,也就是通过比较思维看待事物,但实际上盲目依赖比较思维存在着不少隐患。
我们做产业投资,回到投资话题上来讲,如今很多投资人在看项目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这个项目的商业模式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什么是商业模式?不客气的说,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对这个词的理解还停留在这个阶段:我是做什么业务的?我靠什么赚钱?这当然也是商业模式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对商业模式的完整理解呢?这个词真正变得流行不过20年的时间,对它的定义没有举世公认的标准版本,但商业模式从本质上讲,指的是如何创造和传递客户价值和公司价值的交易结构。
虽然,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交易结构可能不尽相同(用商业画布形式来简化表现,可能呈现出点、线、链、面、树、网、圈、层等不同的形态),有些企业的交易结构较稳定,也有的容易塌陷、崩溃,还有一些是离散型的价值分布的。但通俗地说,商业模式就是一群利益相关方的持续交易,大家投入各自的资源和能力、共同创造价值的方式;只是因为交易是有成本的,因此价值增值的分布实际上是各个利益相关方在交易过程当中产生的剩余分配。
这样看来这个问题就不再复杂了。然而,仍然有很多企业没有搞清楚,特别是一些技术公司最容易走入一个认知误区:只要我们的技术足够强,客户自然会乖乖地买单;其实,市场需求和技术领不领先是两回事,很多看上去很炫的技术,几乎没有市场,这也是大多数技术创新类公司失败的主要原因。例如,两款玩法类似的网络游戏,其底层技术、界面、视觉、角色、道具等都非常雷同,但在市场冷启动时才发现,两者的用户体验差异却非常大。其实,从网游玩法的本质上看,能否在用户首次体验的前几局内采用何种机制调动得起玩家的情绪(如荣耀感、愉悦感、软瘾感),激活其多巴胺分泌,是产品存活的关键。
超越比较思维,养成“第一性原理”的思考习惯
在生活中,人们思考问题一般习惯于采用比较思维,例如:
买彩票的人痴迷于去分析过往每期的中奖号码,试图找出所谓的“规律”;
股民在分析股票周期、经济周期时也倾向于寻找价量的时序波动规律;
房产分析师喜欢拿中国和美国、日本同时期的市场变化趋势对比,试图据此找出中国房价的未来走向;
很多机构在投资项目时用的估值模型往往也直接参考同行数据,而不顾及对项目及其所在行业本质的深究。
当然,比较思维在过去那个稳定态时代也许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那个时代跨度长、发展缓慢,很多领域的底层规律显现地较明确,而且很多人参照比较思维行事获得过不少的甜头,他们潜意识里已经习惯了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做法,同时还产生了不犯方向上的大错、藏在众人堆里更安全等心理错觉。
但是,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社会更崇尚颠覆式创新思维的新时代,一味地通过借鉴同类,寻找“表象规律”的做法,似乎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变化了。
关于如何用第一性思维PK掉比较思维,这里不妨再讲一个经典的小故事:
在开始设计飞机时,很多工程师都觉得如果人类想要飞的话,就得像鸟一样扇动翅膀,结果全都失败了。但莱特兄弟想明白了一件事,从根本上讲,飞机压根不是鸟儿,应该寻找更底层的技术原理,最后受到帆船的启发,将飞机的机翼变更成帆形。飞行靠的是空气动力学(第一性原理),而不是仿生学(比较思维)。
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有第一性原则,抓住了,一切迎刃而解。与传统的比较思维相比,吃透第一性原理,在这个时代会活得更加滋润,赚钱也会更加容易。
就拿大家司空见惯的出租车行业来说吧。为什么大多数的出租车司机整天那么苦逼地拉活儿、赚得又不多呢?咱们不妨看看,他们都是怎么接生意呢?
首先,挑活儿,近的找个理由拒载,远的才去;
其次,开车的同时还不忘在滴滴上抢单,弄得神经紧张;
最后,不断地钻空子,选择好的地段和时段(其实更容易扎堆)。
这么做,从表面上看,是在思考和优化自己的工作,但其实工作并不轻松,劳神劳力钱挣得还不多。
但是,掌握好“第一性原理”,整个玩法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位长期跑机场路线的出租车司机,对出行服务、客户需求、传统出租车揽客方式的本质做了深刻思考——“正常开出租车,再怎么优化路线、挑活儿,收益也跳不出某个范围”,于是他索性转变了自己的服务模式——专门服务重视服务、环境、舒适感等出行服务中性价比最高的商务客人群。
他在车上放置了拉链电脑桌、便携热水壶、鲜花、小冰箱、晕车药、电源插座、茶具等商务乘客可能需要的物品。他还利用自己曾办过海钓俱乐部会员的优势,针对金融类优势乘客开展包船+海钓+社交等一揽子的增值服务。他通过深掘客户的本质需要,成功打破了紧张忙碌的、苦逼的传统出租车揽客模式。他自己重新编织了一张以“为高端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为核心的“价值网”,从此再也不必按载客远近筛选客户了。他看到了问题的本质,他没有因循守旧、没有随波逐流,他用更巧妙、更高效、更轻松地方式赚钱,这都源自他用对了“第一性原理”。
最后,想强调一点,想养成和用好“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还要重视质疑的力量。不轻易接受已经被否定的答案。这个世界是发展的,以前人们做不成的事,后来条件变了可能会做成。也不能受到定势思维的局限。毕竟很多结论实际上是在某些特定的时间、环境和层次下得出的,但这并不代表它是由本质使然!
本文源自君合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