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希拉里曾有过两次“问鼎”白宫的机会,一次是年,另一次是年。假如希拉里抓住其中任何一次机会的话,她将会同时创造两项美国历史记录,即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和美国历史上第一对“夫妻总统”。然而,造化弄人,两次都是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功亏一篑”。
在美国年的历史上,共产生了46位总统,均为男性。在美国历史上,有过一对“叔侄”总统,即西奥多·罗斯福(老罗斯福)和富兰克林·罗斯福(小罗斯福)。美国还有过两对“父子总统”,一对是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和美国第六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另一对则是老布什和小布什父子。
其实,即便是没有成为总统,希拉里也创造了不少美国历史记录。比如,希拉里是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参议员。而当她成为参议员时,克林顿尚在任上,因此创造了总统夫妇均为“公职人员”的记录。在希拉里年出任美国国务卿后,随之又创造了总统夫妇均曾在政府任职的记录。
如果是“常人”,有过第一夫人的光环,有过国务卿的辉煌,想来,应该满足了。然而,希拉里不是“一般人”,她是“为总统而生”之人,她的终极目标是“美国总统”。所以,她不在乎创造的那么多历史先河,甚至于,第一夫人和国务卿也不过是她政治抱负的“铺垫”。
为了实现“美国总统”这个终极目标,希拉里可以在克林顿“出轨”的问题上选择妥协,尽管她内心也有痛苦和挣扎。因为她想做“王”,而不仅仅是做“王的女人”;为了“问鼎”白宫,她可以义无反顾地“放弃”美国国务卿这个炙手可热的职位,因为她想拥有“更大的权力”。
美国著名政治刊物《旗帜周刊》的记者丹尼尔·哈伯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希拉里:为总统而生》。在这本书中,丹尼尔·哈伯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一个“真实的希拉里”,一个为了实现终极目标(总统职位)而“努力和妥协,奋斗与挣扎”的希拉里。
在丹尼尔·哈伯的笔下,放弃自己的从政道路,支持克林顿先上位的“取舍”,在克林顿“出轨”问题上的“妥协”,放弃国务卿职位时的“义无反顾”,以及在克林顿任上竞选参议员等诸多“选择”,无不体现了希拉里的判断力、智慧和坚韧不拔。展示了希拉里的痛苦、挣扎、虚伪和不为人知的“小动作”。同时,这一切又都是希拉里的“精准计算和谋划”。
在克林顿和希拉里双双从政之初,希拉里已经在美国小有名气,而克林顿却仅仅是在美国南方小镇阿肯色州有点影响力。然而,希拉里的选择则是:中断自己的从政之路,全力支持克林顿走上仕途。希拉里的这个“取舍”是基于她对美国当时的政治生态的“判断”。
尽管美国将“男女平等”的口号喊得很响,但在几十年前的美国政治生态中,女性政治家的上升空间并不大,还没有产生女性政治家仅靠个人努力最终“登顶”的社会环境。正是基于这个判断,希拉里做出了第一次政治抉择:全力支持克林顿取得成功,并利用克林顿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从而将自己的政治前途与克林顿“捆绑”。事实证明,希拉里成功了,她的影响力随着克林顿成为阿肯色州州长及美国总统而“水涨船高”。
在年克林顿的第二个任期中,克林顿出轨莱温斯基的“拉链门”丑闻爆出,克林顿面临着被弹劾的可能。尽管当时有民主党在力挺,但如果哪个环节处理不当的话,克林顿极有可能会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弹劾下台的总统。而那时,希拉里的态度直接影响了“丑闻”事件的走向。
对于克林顿的出轨,希拉里镇定自若地以一位妻子的“名义”选择了对克林顿的原谅,为孩子、为责任保住了“家庭”。俗话说“越是缺失的,越在意”,美国缺少为家庭“牺牲自己”的精神,所以,本身就是“女权主义者”的希拉里能够这样做,赢得了美国人的同情,美国人也因此选择了对克林顿的原谅,克林顿得以将任期完成。
丹尼尔·哈伯认为,在克林顿“拉链门”事件中,真正的受益者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拉里。因为,希拉里的态度,以及由她主导的一系列应对措施,保住了克林顿的位子,保住了民主党政权。而希拉里本人,不仅保住了家庭,她的个人影响力和民意也大增。希拉里显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所以,希拉里认为:该自己出场了。
希拉里原计划是要等到克林顿卸任后再竞选国会议员的,不过,在“拉链门”事件后,希拉里却反其道而行之,决定提前进入美国政坛。年7月,希拉里决定参与纽约州国会议员的竞争,并借助于“拉链门”事件中增加的影响力,成功当选美国参议员。而那时,克林顿尚未卸任。也是说,这对夫妻同时拥有了“公职”。
在成为参议员之前,即便是美国第一夫人的光环再耀眼,毕竟属于沾了别人的光,也可以说是“花瓶和摆设”,但成为参议员就不一样了。因为,整个美国也不过名参议员,其重要程度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最主要的是,参议员属于正式从政,而且步入了美国高级别的政治家行列。直白地说,希拉里离她的“终极目标”又近了一步。
希拉里之所以树立了一定要成为美国总统的信念,源于两点。一是她与生俱来的争强好胜的性格,成年后转化为了对权力的欲望。二是作为女性的她曾受到过歧视,彻底激怒了她,所以在她的内心深处有战胜一切男性的渴望。而“欲望”和“渴望”的叠加,也就形成了希拉里对人和事务的控制欲。基于此,她不满足于第一夫人的光环,不屑于国务卿的有限权力,她要的是“主宰美国”,哪怕只有短暂的四年时间。
喜欢挑战是希拉里的天性,她在14岁的时候就给当时的美国宇航局局长写信,要求成为女宇航员,但却被局长拒绝了,理由是“不需要女宇航员”。
在高中时期,争强好胜的希拉里曾竞选过学生会主席。而在他们学校的历史上从未有过女孩子当学生会主席的先例。所以,希拉里失败了。关键是,希拉里还因此遭到了男同学的嘲讽。那名嘲笑希拉里的男同学说:“你认为一个女孩子能够当主席?这种想法真愚蠢。”
像希拉里这样骨子里争强好胜之人,对她的“歧视”不仅不会摧毁她的信心,反而会更加坚定她的信念,激发她的挑战欲,甚至会促使她不择手段地到成目标。所以,在进入大学后,只要是与男性竞争,她就会特别兴奋,而且会竭尽全力获胜。所以,在大学时代及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希拉里创造了很多个“第一”。比如,她是第一个在韦尔斯利学院大型活动中发言的女学生,她曾是美国著名的罗斯律师事务所的唯一女律师等。
继年成为美国参议院参议员并获得连任后,希拉里的从政阅历和政治资本已足以使她向终极目标——美国总统的宝座发起冲击了。而这时,机会也来了。
到年时,共和党的小布什已经执政8年。根据美国总统选举的惯例,在这个选举年里,民主党获胜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因为,美国选民有对政党执政的“审美疲劳期”,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政党已经连续两届执政的话,美国选民就要“换个口味”。也就是说,谁能在年成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谁成为美国总统就基本上是板上钉钉了。
在年的民主党初选及最终决定性投票前,希拉里的民意支持率自始至终保持第一,而且始终压制着奥巴马。然而,最后成为民主党年美国总统候选人的却是奥巴马。希拉里输在哪里?输在美国民主党党内选举的“潜规则”上。
美国民主党的候选人确定方式有别于共和党,共和党采用的是直选方式。而民主党则采取了全体党员投票与“党员代表制”相结合的方式。而这些“党员代表”大多都是民主党在各州的“大佬级”人物,他们对“候选人”的取舍往往会起到决定性作业。所以,尽管在最终的投票中希拉里的“普通党员票”多出奥巴马27万张,但却败在了特殊的“党团代表制”投票中。
希拉里之所以在民主党的党内筛选中失利,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的民主党“大佬们”更希望奥巴马上。一来,奥巴马是黑人,有利于美国民主党吸引少数族裔的选票,可以确保在与共和党的竞争中万无一失,进而稳稳地“拿下白宫”。二来,这些民主党大佬们认为奥巴马的能力弱于希拉里,根基没有希拉里深厚,便于控制。三是这些民主党大佬早已领教了希拉里在第一夫人和参议员时期的强势,心中积攒了不满。所以,希拉里被“潜规则”玩下去了。
希拉里毕竟是精于算计、工于心计的政治人物,在明知被“潜规则”后,尽管内心充满了愤怒,但仍然接受了失败的现实,尊重了“游戏规则”。输给奥巴马后,希拉里不仅没有在明面上表示不满,而且公开力挺奥巴马,并参与了民主党与共和党的最后决战,保送奥巴马入主了白宫。时隔8年后,民主党再次上台执政。
输给奥巴马后,希拉里依然表现出了应有的“风度”,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她不是很急躁。因为,她认为自己还有机会,还能等得起。于是,她接受了奥巴马的邀请,出任美国国务卿一职。奥巴马之所以邀请希拉里担任国务卿,显然是为了民主党内的团结,也是为了稳住希拉里,不能让希拉里在奥巴马自己谋求连任时“插上一杠子”。
希拉里之所以接受奥巴马的邀请,是因为国务卿一职在美国相当于“首席部长”,而且曝光率特别高,便于希拉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为未来再次向“终极目标”冲击奠定基础。而事实上,希拉里那几年确实成了世界风云人物。据统计,在美国国务卿任上,希拉里出访了个国家,行程达万英里,与外国领导人会见多次,有天的时间是在飞机上度过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希拉里确实精力充沛,确实是个工作狂。
尽管在国务卿任上干得风生水起,但国务卿毕竟不是希拉里的真正目标。所以,她要尽早为的大选谋划。于是,在第一个国务卿任期结束后,希拉里谢绝了奥巴马的挽留,毅然决然地于年卸任了对于很多人来说“可望不可即”的美国国务卿职务,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年的大选准备工作中。
在年大选前,舆论场上的主流观点是,共和党已经青黄不接,而代表民主党参选的希拉里入主白宫似乎已是“水到渠成”。且当时的民调也显示,不管是共和党派谁出面与希拉里竞争,都难以撼动希拉里的优势。然而,希拉里最终却又一次铩羽而归,输给了没有建制派履历,毫无执政经验的亿万富翁特朗普。
对于美国的建制派来说,特朗普无疑是个“另类”的“奇葩”。然而,正是这个“奇葩之人”不仅帮助共和党夺回了政权,而且给了“为总统而生”的希拉里“致命一击”,甚至使希拉里一度心灰意冷,放弃了自小就渴望的“终极目标”——美国总统职位。
输给奥巴马,希拉里还能接受,一来奥巴马和希拉里同属于民主党。二来“党团代表制”属于游戏规则范畴,愿赌就要服输。三是奥巴马并没有在与希拉里竞争时玩阴谋诡计。四是希拉里那时还能看到希望。然而,输给特朗普的情形就大不相同了。
在希拉里与特朗普竞争的整个过程中,民调始终领先于特朗普。即便是最后在“选举人团”投票中输了,但在全国得票数却比特朗普多了多万张,这是希拉里不服的一个原因。而最令希拉里不服的是,在竞选的关键时刻,共和党捅出了希拉里的“邮件门”事件,而且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还介入了。导致希拉里“功亏一篑”。
至于希拉里与特朗普的个人成见,那就更深了!特朗普这个人“大嘴无咧”,什么话都敢说,辩论时令希拉里很难堪。尤其是在其中的一个辩论现场,当希拉里正滔滔不绝,且明显占据优势时,特朗普却手拿麦克风,悄悄踱到希拉里身边去干扰她,按照希拉里后来的说法,她当时甚至听见了特朗普的喘气声,这令希拉里很不适应,终至情绪波动而语无伦次。对此,希拉里对特朗普恨得是咬牙切齿。并发誓永远不会原来特朗普。
希拉里曾想战胜所有男性,以发泄她对女性被歧视的愤怒和不满。然而,她却又在两次都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两次输给了两个男人,真可谓是造化弄人。尤其是输给特朗普后,希拉里的自信心被严重挫伤,产生了放弃的念头。所以,希拉里曾在年3月的一次谈话中表示:今后不再谋求公职。意即不再参与总统竞争。
尽管希拉里输给特朗普已成事实,希拉里也一度表示不再参加总统选举了,但希拉里却并没有放过特朗普。在特朗普的任期内,希拉里隔三岔五就会出来嘲讽特朗普几句。特别是特朗普支持者冲击国会大厦事件发生后,希拉里总算抓住了机会,她以民主党大佬的身份与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两人一唱一和的抨击特朗普,并推动成立了“冲击国会”事件的调查委员会,显然是要借此将特朗普送进监狱。
正当“1·6冲击国会”事件的调查取得进展之际,又突发了一件令美国朝野上下“吵翻天”的特朗普藏匿“机密文件”案。
当地时间8月8日,美国联邦调查局突然搜查了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的家——海湖庄园,并带走了大量文件。搜查卸任总统的家,这在美国是史无前例的。因此,在美国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特朗普及共和党指责民主党是在将“司法政治化”,是在对美国前总统搞“政治迫害”,是为了阻止特朗普参加年美国大选。为此,特朗普还起诉了美国司法部。而美国司法部显然也不想被抛在风口浪尖。于是,公布了搜查令的起因和法院批准的程序性文件,并公布了从特朗普家里搜出的机密文件等级和数量。此外还准备以此起诉特朗普。目前,美国已经因为此事件“乱作一团”,双方互不相让,都在想方设法占领道德制高点。
特朗普的“机密文件门”事件最终会演变为什么的结局,目前还难以判断。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特朗普已经官司缠身。所以,特朗普年是否还能参加总统选举需要打个问号。因此,有人提出:如果特朗普无法参加大选的话,是否意味着希拉里的机会来了?
其实,早在今年2月份,《华尔街日报》就曾发文指出,根据美国的目前形势及民主和共和两党的现状,希拉里极有可能会“重出江湖”,参加美国年大选,重燃“梦想”,再度冲击她的“终极目标”。
从美国政治生态的现状来说,“老人政治”特点突出。比如,这几年活跃在美国政坛上的佩洛西82岁,拜登80岁,特朗普76岁。比特朗普还小一岁的希拉里,年龄自然不是问题。
从个人能力来说,希拉里不输于拜登、佩洛西、特朗普三人中的任何一位。而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其人才都出现了断层,目前还没有出现任何一位可以挑战这几位“政治老人”的“希望之星”。
从身体和精神状况来说,自从民主党去年1月份重新上台执政后,希拉里也像换了一个人,出席国内外活动的次数明显增多。就在美国国内因为特朗普“机密文件”事件闹得不可开交之际,希拉里还专门到威尼斯电影节的红地毯上秀了一把,所释放的信息颇耐人寻味。
其实,假如希拉里决心“重出江湖”,再度代表民主党角逐年美国大选的话,即便是与特朗普再来一场对决,希拉里也未必一定输。因为,特朗普的“新鲜感”已经不足,“老而弥辣”的希拉里也许更受美国民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