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后的手工裁缝,坚持86年只做纯

网上有这么一个说法:衣柜里面没有一件旗袍的女人,是不完整的。诚然,女性的身份也好,行为也罢,不需要通过一件衣服去定义,但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旗袍对于中华女性来说,的确有着不一般的地位。

在往常思维当中我们都认为旗袍是源于满族女子的旗装,清军入关后也将这股服饰风气带入了神州大陆,但实际上旗袍最早可以追溯至秦汉时期的深衣,袍向来都是中华传统服饰的形制之一。尽管年清帝退位,几千年封建王朝全部灰飞烟灭,但王朝可以一朝衰落,留下的习俗与文化却是生生不息的。

民国是个动荡的年代,新老思想冲击碰撞,西方的思想文化正在对我们传统习俗发起挑战,一时间人人都以西洋来的舶来品为傲。在这种情况下旗袍作为传统服饰能够跟西方传来的雍容华贵的大蓬裙以及干脆利落的西装平分秋月,成为当时女子们最喜爱的服饰,可见其本身特有的魅力。

如果要说哪里的旗袍最为正统,那么一定当属江浙沪地区,尤其是上海滩。《金陵十三钗》想必大家都看过,一个个袅娜的倩影,满怀着的是家国情仇。那个时候的租界当中,往来的摩登女子更多的穿着的就是旗袍,比如说我国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她在公共场合从来都是穿着旗袍,成为了一道行走着的独特的风景。

旗袍是公认的最难以定义的衣裳,不同的女子穿了就像是被注入了不同的灵魂,因为旗袍讲究一个贴身,因此最好的旗袍一定是量身定制的,而由于上海滩旗袍的盛行,可以说最好的旗袍裁缝全都集中在了这里。

我们都知道,纯手工作业费神费力费时间,尤其费钱,一件好的旗袍往往需要几个月才能定制而成,价格也居高不下,因此大家都开始转变去购买成衣,原本煊赫一时的手工旗袍逐渐落得无人问津的地步。但真正了解了旗袍就会发现,这样一件衣服就该精工细作,慢工才能出细活。

褚宏生正是这么一位专门做旗袍的裁缝,甚至被誉为上海最后的手工裁缝。真正精美的旗袍有多难做?光是针法就有正抢、反抢、叠抢三种,一枚精美的盘扣需要熟手花费3个小时的功夫方能制成,不同年龄的女子,不同材质的旗袍,不同纹色的布匹,所用的样式跟配饰都不一样,这就导致了每一件手工裁缝都是独一无二的。

褚宏生做手工裁缝至今已经86年了,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拉链开始出现,盘扣开始成为装饰;之后大家都开始用缝纫机,甚至用大型的机器,制作旗袍速度快了很多,传统的手工旗袍最简单的一件也要做一周,但如今一周不知道机器能够做出几百件甚至更多出来。

有人问褚宏生,那么机器这么方便,为何他还坚持做纯手工旗袍?褚宏生表示:机器踩出来的衣服硬梆梆的,体现不出女性柔美的气质,人手才能缝出圆润的感觉。有人称褚宏生为旗袍大师,他本人并不接受这种称呼,尽管他已经完成了超过件的手工旗袍,但他觉得自己就是个做衣服的,哪有什么大师不大师之说。

在近现代很长一段时间当中,我们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渐渐遗忘了老祖宗们传下的经典文化,尽管旗袍如今不仅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众多国际项目当中制定的礼仪服饰,可手工旗袍如今依旧面临着失传的窘境,这样的情况怎能不让人痛心?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脑海中一直萦绕着一本书,那就是李筱懿所著的《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旗袍是女人的另一层衣服,民国时期的女子鲜有不爱旗袍的,不同的旗袍似乎成为了不同名媛的独特区别。

这本《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的女子当中介绍了民国当中最为出名的那批女子,比如林徽因,比如孟小冬,比如胡蝶,比如潘素,这些女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偏爱旗袍。读这些民国时期最为著名的女性的故事,似乎就是在欣赏一件件精美华贵的旗袍,摇曳的裙摆当中盛满了她们一生的碎影。原价98现价只要58,几乎只要半价你就能够将这本充满了民国女子香气的书籍带回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341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