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发生孩子误吞异物事件,家长该怎么办

河南商报记者王苗苗前几天去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医院)采访,在与该院小儿消化内科主任王玉梅聊天时,我们说到了儿童误吞异物这件事。“我加班99%的原因都是因为这件事。”此类事件的高发频次,让王玉梅意识到必须要将关口前移,提前给家长做科普教育。也因此,不管什么病因进入小儿消化内科,只要来到该科室,她都建议家长参加科室组织的科普活动,“每周都会有固定时间来做科普,包括育儿知识,还有此类频发事件。”说起儿童误吞异物这件事情时,王玉梅的脸上和语气中透露着焦急,但同时,河南商报家有小宝的宝姨也能感受到她多多少少的无奈。对于儿童误吞异物这件事,宝姨真的说过无数回了,可为何还是不断有孩子因为误吞异物而就医,甚至险些丧命呢?归根到底,宝姨觉得还是家长的注意力没集中,又或者说预防工作没做到位。鉴于冬季许多干果都上市了,儿童吞异物的危险因素会增多,所以宝姨今天写下了这篇提醒稿,希望能引起家长重视,别等无法挽救时再后悔和自责。接连两起误吞异物,家长们要警惕了打车从太康来郑州,只因孩子吞了游戏币一个周末,在家休息的王玉梅突然接到电话,让她回院处理一个紧急情况。到院后,王玉梅向患儿家长询问得知患儿快2岁。当天早上6点多孩子起床后,就在床上玩儿了一会儿。可没一会儿功夫,家长发现孩子不对劲儿,似乎吃进去了东西,就立医院就诊。医院拍片儿后发现,孩子的气管,也就是食管入口的地方,有一个像钱币一样的东西。“孩子家长还说别是个一块钱的硬币。”医院无法处置,随即,孩子家长就带着孩子,从太康打车到郑大三附院(省妇幼保健院、医院)治疗。到郑大三附院小儿消化内科后,医护人员紧急为患儿进行了检查,发现钱币样的东西仍然卡在食管入口,而此时患儿嘴里已经呼噜噜地往外流液体,“就是消化道里的东西往外流。”查明原因后,王玉梅顺利地取出了卡在孩子气管里的异物,而如大家所猜想的,这个异物就是钱币,只不过是玩游戏的钱币。无独有偶!就在上述病例处置刚结束不久,王玉梅又接诊了一名误吞磁铁的孩子。据了解,这名患儿只有1岁大,在就诊前80分钟,其吞食了磁铁,好在随即就被家人发现,送到了郑大三附院小儿消化内科治疗。经过紧急处置,一块竖条壮磁铁被取出。看完上面这两个案例,不少人心中或许会有个大大的疑问:孩子是从哪儿弄的这些异物?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这两个案例中的宝宝都是小孩儿,最大的不过2岁,正处于对各种事情充满好奇的年纪,但凡他们手边有个能引起他们好奇心的物件儿,他们就会用嘴巴来感触。那么,请问这些小物件是如何来的呢?答案肯定是除宝宝之外的家里其他成员!他们的随手一放、随手一丢,被宝宝拿起来吞下去,就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老是去给病人宣教做科普,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不能让孩子乱吃东西,家长一定要把这些零零碎碎的小东西都收拾好。”王玉梅提醒道。是常识,为何还频频出现?不让孩子拿着餐具边吃边玩,不让孩子边吃饭边走动、跑动,不让孩子吃饭时候哭闹,不让孩子玩耍小的玩具,更不让孩子拿着尖锐的东西玩耍......这些对于为人父母的人来说,应该是最基本的常识性道理了吧,可怎么说呢?还是有人安全意识不够,导致悲剧接连发生。年12月,滨州一名9岁男童吃鸡肉时被骨头卡住,骨头两端尖锐部分,已经刺破食管壁。2梧州3岁宝宝将串珠放进出生仅47天的婴儿嘴巴......年11月17日中午,梧州岑溪妇幼内儿科重症监护室紧急收治一名出生47天的小宝宝,宝宝当时情况特急,重度呼吸困难,全身皮肤苍灰,口唇面色发绀,医护人员成功从宝宝会咽处取出一小手串珠样异物,宝宝顺利转危为安。31岁女童吃小馒头卡喉……年11月,四川成都一名不满一岁的女童因异物卡喉后窒息,家长看到孩子不能呼吸、面色苍白嘴唇发紫立即把孩子给抱到了就近的诊所,诊所医生看到孩子情况后立刻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抢救。好在抢救进行约2分钟后,女童将喉咙里的异物吐出,面色也重新恢复红润,医院检查后所幸并无大碍已经出院。提醒这些事不怪孩子要怪只能怪家长不操心其实小孩乱吞东西的情况并不少见,硬币、电池、7厘米长铁钉、皮皮虾的尾巴……之前,郑大三附院曾经统计过他们接诊的儿童吞入异物种类,排名靠前的“异物杀手”分别是:花生、瓜子、硬币、笔头、骨头、纽扣、拉链头、吊坠、电池、发卡。有人不禁要问,为哈孩子老是会吃异物?据王玉梅介绍,孩子吞异物跟其生理和心理发育有关。当妈的应该都会发现,孩子很喜欢吃自己的手。这实际上,就是孩子通过嘴巴感知世界、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一般来说,这种用嘴巴来感知和探索世界的现象,要持续到孩子3岁左右,这段时间内,他们会不断地抓取身边的东西放到嘴里,认识物体,寻求心理安慰。当然,再大一点的孩子还会通过手和嘴巴,来感受物体的软硬、味道、大小等。因此,我们常见的吞入异物的患儿,大部分都是5岁以下的宝宝。据王玉梅介绍,儿童吞入异物一般分为三大类,即气道异物、食道异物和胃肠道异物。其中,气道异物是最危险的,而这类异物多见于花生米、核桃、葵花子、西瓜子等坚硬物质,以及手边常见的物品,如硬币、纽扣、纽扣电池等。王玉梅说,异物进入气道后,孩子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脸色发暗发紫等症状,而有些异物在孩子体内,还会造成其他严重影响。王玉梅团队曾经将一个纽扣电池放入一块肉中,他们观察这块肉的反应,发现随着时间推移,这块肉先是有不明液体流出,然后肉开始发黑、变烂。如何预防?别乱给孩子吃东西、把危险东西收走!说实话,宝姨始终觉得这些事不怪孩子,要怪只能怪家长不操心、不注意。因此,宝姨特别想提醒一下家长们,您一定要格外格外、特别特别留心!!第一,根据孩子自身发育情况喂食,不要随便喂一些坚果类食物,不要乱给孩子吃东西。第二,给孩子玩具前,先检查是否有零部件松散易脱落的情况,避免被孩子吞入。孩子、妈妈的衣服尽量不要有配饰,谨防被孩子抓食。需要注意:任何可能伤害孩子的物品都不应该作为玩具。第三,一定要照顾好婴幼儿。临床上,最小的食管异物患者是个10天大的小孩,经检查,发现食道里有两粒花生米,是她的小哥哥怕她饿着喂她的。第四,不要让孩子边玩边吃,更不要在孩子吃东西的时候去逗孩子笑,或把吃的东西抢走,使孩子大哭。哭笑和说话都可能会让异物进入孩子的气管。第五,当孩子用筷子、勺子吃饭时,家长要让孩子坐好,教孩子正确拿筷子和勺子,教育孩子吃饭时不能走动、玩耍,特别是需要家长喂饭的宝宝,最好别边走边吃。而在吃饭的过程中,家长要记得,别惊吓、逗乐或责骂孩子,以避免孩子大哭大笑将异物插入或吸入。第六,家长要教育孩子,特别是小学生,改掉口含笔帽、哨及小玩具等坏习惯。如果孩子吞了异物,您也可以这样做!对3岁以下的孩子:救护人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如果通过上述操作异物没出来,可采取另外一种方式。让孩子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面朝前。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重复,直至异物排出。对3岁及以上的孩子:抢救者站在孩子背后,用两手臂环绕孩子的腰部,然后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再用另一只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需要注意的是,”拎起双腿头朝下“的做法不可取!此外,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吞入异物后,会用手抠异物、给小孩喝水,又或者给孩子进食等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有的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图片来源:郑大三附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676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