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征稿,点击查看
作者:无才姐本文由:女子无才便留德(wucai6de)授权发布 有位读者私信我,说孩子明年就要上小学了,现在正当幼小衔接,学习压力突然增大,孩子有抵触情绪,不知道如何才能告诉他学习的重要性。 “不学习没出路”、“为了你好”这些陈词滥调似乎都没法很好地解释“为什么要学习”这个问题,这位家长想了很久,觉得自己也没有弄清楚学习的底层逻辑,自然也无法说服孩子。 为什么要学习?真是个好问题啊! 请大家闭眼三十秒,问问自己心中有没有答案。 再想想,自己的这个答案能够说服孩子吗?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这个问题早就想得非常清楚: 人活一辈子,总要对自己生存的这个世界有一些了解吧? 人生就像一场限时游戏,在有限的时间里探索无限的世界,探索越多越是不虚此行。 如果不学习,最后无知地死去,那就相当于白白浪费了这一张生命入场券。 可以说,这个答案是我终身学习的驱动力,只要一想到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好书没有读,那么多地方没有去过,那么多知识领域没有深入,就觉得充满了紧迫感。 但是它能够说服我的孩子吗? 显然不能。 她们的人生不过刚开始,“生命有限”四个字对她们而言只是个抽象的概念,更别提什么紧迫感。 可见,即使大人自有一套完美逻辑,也未必能直接灌输给孩子,他们无法理解自然也就不会真正接受。 “不学习没出路”多半要到他们找工作的时候才有体会,至于“为了你好”,估计得等到他们自己养儿育女的时候才会明白了,人生已经过去三分之一。 大麦今年11岁,小米9岁,关于“为什么要学习”这个问题在她们成长的不同阶段曾经有过很多次的讨论。 我没有给过任何“标准答案”,答案是她们自己寻找的。1谈钱,俗吗? 大麦6岁刚上小学那一年,小米还在上幼儿园,俩人的日常生活第一次出现明显的分化。 大麦上全天班,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四点都在学校度过,回来要根据老师的要求阅读和心算,每天要练琴,周末还要上中文课,课后要完成作业。 而小米呢? 德国幼儿园你懂的,玩就一个字。 所以大麦在读书的时候,在做题的时候,在练琴的时候……她妹都在得儿意地玩,得儿意地玩。 然后大麦就崩溃了,学着学着突然悲从中来,一边痛哭流涕一边发出灵魂拷问: “不公平!为什么我要学习啊啊啊啊啊……” 然后我就说出了一套绝妙的道理,瞬间让她心服口服,乖乖学习去了…… 是不可能的。 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孩子能听得进什么大道理才怪,你只能先安抚她的情绪。 我说,确实不公平,但是占便宜的是你。 她不哭了,惊讶地看着我。 我继续说下去: 你六岁上小学,之前都在幼儿园玩,对吗? 小米明年也要上小学了,她生日小,上学的时候才五岁,是不是在幼儿园玩的时间比你少? 她想了想,好像是这样的,自己赚了,心里终于舒服些了。 但是对于“为什么要学习”这个问题,显然没有听到满意的解释,所以学习起来还是不情不愿的。 我不是不想切入这个话题,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 终于等到一个周末,她没有学习任务,开心地玩了一天,坐在那里心满意足地吃着冰激凌。 我和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天来。 我问她长大了想做什么,有没有特别喜欢的事,或者特别想过怎样的生活? 她想了想,看看手里的冰激凌,回答道: “我长大了想卖冰激凌!天天吃冰激凌!” 额,好吧,我扶稳了自己,告诉她卖冰激凌可没有这么简单,进货需要花钱,如果生意亏了本,可能连饭都吃不上。 只有不停赚钱,才能继续进货,保证自己天天吃得到冰激凌。 她傻眼了,问我怎样才能挣到钱。 我说,首先你得会算钱吧,一个球一块二,有人要买三个,给你五块钱,你得找他多少? 她使劲算了半天,算不出来。我说,这里用到了小数,乘法,还有减法,等你再学两年数学就全会了。
如果数学学不好,你钱都给人算错,还怎么卖冰激凌? 她撅着嘴说,我现在数学很好,以后肯定能学会的。 我说,光是会算钱就能挣到钱吗?不一定哦! 如果有几个外国客人来买冰激凌,他们不会德语,也不会中文,你就没法卖给他们,白白丢了生意。 大麦不服气地说,哼,我可以学英语,英语是世界语言! 我说,不错,等你学好英语,就离挣钱又近了一步。 但是还有其它问题哦! 比如,你想把店开在哪里呢?热闹的地方生意好,但是租金很贵,租金便宜的地方又没什么生意,怎么办? 又比如,你怎么给冰激凌定价呢?价格高每个可以多赚一点,但是买的人就少了,价格低买的人会多,但是每个赚的就少了,到底定什么价格才能挣到最多的钱呢? 再比如,你想卖几种口味的冰激凌?有的口味喜欢的人多,货进少了很快就会卖光,有的口味喜欢的人少,货进多了卖不掉就会积压甚至过期,到底怎么进货呢? 你还可能遇到竞争对手,同一条街上还有别的店会抢你的生意,你用什么办法来吸引更多的顾客? 冰激凌是季节性食品,夏天卖得好,冬天基本上没有生意,那么冬天怎么办? 还有,如果你的生意特别特别好,要开分店了,你一个人忙不过来,可能要雇很多人,你怎么管理他们? …… 大麦目瞪口呆,她只不过是想天天吃冰激凌,人生太艰难了。 我哈哈大笑,继续说:同样是冰激凌店,我们芭蕾舞学校旁边那家开得怎样?做不下去关门了;
购物中心那家呢?生意马马虎虎,时好时坏;
可是你知道吗?意大利最有名的冰激凌店已经开了一百多年,全世界的游客都慕名前去打卡,连冬天最冷的时候店里都挤满了人;
还有你喜欢的哈根达斯,早就把店面开到了全世界,在全球50多个国家开了多家店面…… 差别为什么大? 大麦把眼睛睁得大大的,问我为什么。 我说,因为这些店主学习过的东西不一样,掌握的知识不一样。有的人没上过什么学,也没有什么谋生技能,只能开一家小小的冰激凌店碰碰运气,哪怕再勤劳,也只能养家糊口,甚至还不够;
有的人懂美食,懂文化,懂营销,还懂得顾客心理,所以一家店可以兴盛百年,经久不衰;
而有的人不仅懂得这些,还懂企业管理,懂商业模式,懂跨国经营,所以可以把生意做到全世界,让全世界的孩子都吃到自己的冰激凌。 同样一件事情,掌握的知识不一样,实现的结果就不一样,你的人生也会因此而不一样。 大麦似懂非懂,问我如果要开哈根达斯那么多店,需要上多少课才行? 我说怎么也得上个大学吧。 本来呢也不是每个人都必须上大学,但是如果要干那么大的事业,这点知识基础还是需要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想干这么大的事业,需要非常热爱学习,不停地学习新东西。 大麦说好吧,她要考虑一下。 从此她再也没说过要卖冰激凌,不过也不再抱怨学习的事了。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后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也深知好好学习是所有的道路中最好走的一条,却又觉得很难向孩子表达“都是为了你好”这一片苦心。 直接谈钱好像很俗,不谈钱好像又很空洞。 尤其是很多家庭本身经济优越,孩子感受不到缺钱带来的困窘,甚至吃定了父母的钱将来都是自己的,对学习这件事自然也就没有太大动力。 对于年纪很小的孩子,我们可以从他们对未来的想象入手,唤起他们对自己人生的憧憬。 是要做一个普通人呢?还是要成就一番大事业? 如果只想做一个普通人,那么至少需要能够养活自己;如果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那必须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他需要怎样的知识储备才能够达成自己的目标。 语文、数学、外语……每一门课程都要它的现实意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多学一点,离我们理想的生活就更近一点,这就是学习最原始的动力。2谈自由,空吗? 上了二年级,大麦突然迷上了一位女作家写的童书,书里介绍作者同时还是位教师。 大麦对此非常感兴趣,问我,一个人真的可以有两个职业吗? 我说当然可以啦!这世界上有两种成功的人,一种把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事当做职业,一辈子就做好一件事;
另一种把自己比较擅长的事当做主业,保证能够生活得不错,而把自己的最喜欢的事当做副业,就算不挣钱也没什么关系。 这两种人都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都会很快乐。 大麦兴奋极了,告诉我她本来也想当作家的,又担心没人买她的书没法养活自己,现在好了,可以当老师,然后在寒暑假的时候写书。 我说,这个想法不错。如果想当作家,那就要把语言学好,还要看很多书,见识多了才有东西可写;
如果想当老师,那么现在的每门课都得学好,不然以后怎么教小朋友呢? 她点头表示同意,转身就拿刚上一年级的小米当起了试验品。 自从有了“老师”这个偶像包袱,她学习起来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走路都带风了。 大麦给小米当老师的习惯一直保留到今天,不仅自我要求严格,还带着她妹在鸡娃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把老母亲的活儿抢着干了。 四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个男学霸放出话来要当律师,大麦突然意识到律师是个超级牛逼的职业,开始心向往之。 我说不错啊,你喜欢背书又喜欢说话,还特别会怼人,看起来很适合当律师。 她得意道,那是,班上同学都说我脑袋大特别能装东西! 我说,可是你知道吗?在德国,只有成绩最好的孩子才有机会学医学和法律,如果你真的决定当律师,就要准备在学习上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大麦有点犹豫了,说,那我以后万一又不想当律师了呢?那不就白辛苦了吗? 我笑了,终于对她说出了很久以来一直想说的话: 学习是一件永远都不会让人吃亏的事,学到的东西就算你现在用不到,将来总有机会用到。 而成绩,是对学习的一种检验标准,它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出你学了多少,学得怎样,却会给予你和别人不同的机会。如果你拥有最好的成绩,那么你可以选择所有的专业和所有的学校;
如果你的成绩一般,那么就意味着只能放弃一部分选择,比如,你就当不了律师了;
如果你的成绩很差,那么你的选择就变得非常少,可能就会离自己想要的生活非常遥远。 打个比方,假如你成绩超级好,可以当律师,这时你想当个面包师,那么做个简单的培训就足够了;可是如果你成绩非常差,只能当个面包师,而你这时想当个律师,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你是想将来的人生充满无数可能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呢,还是面前只有一条很窄的小路,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呢? 大麦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啊! 我点点头:你现在还小,想法经常会改变,还不知道将来到底想做什么,但是没有关系,只要你现在努力学习,一直走在最宽的路上,将来就不至于后悔。 四年级是德国小升初分流的一年,孩子们根据不同的成绩将进入三种不同类型的中学。 这一年里大麦的学习真正上了正轨,进入全自动模式,最后如愿考上了理想的学校,走在了最宽的那条路上。 “不学习没出路”是每个家长心知肚明却又感到不太容易向孩子表达的道理,因为孩子对“出路”没有概念。 其实出路说白了就是自由,选择职业的自由和选择人生的自由。 十来岁的孩子对职业的认知更丰富了,对未来的想象也更具体了,这时候和他们聊聊学习和自由的关系是很好的时机。3谈理想,虚吗? 小米从来没有想过要卖冰激凌,虽然她也想天天吃冰激凌。 她对她姐卖冰激凌的想法表示嗤之以鼻: 有钱还怕吃不到冰激凌吗?为什么要自己去卖啊! 从小她的思路就很清桑:搞钱,先搞到钱再说。 小米爱钱,却也不仅仅爱钱。 她对大自然和小动物的热爱高于一切,幻想着以后可以拯救地球,让所有小动物过上幸福的生活。 几番综合考虑,她决定以后开一家很挣钱的发明公司,同时投身环保事业。 虽然我对这个神秘的“发明公司”也不是很懂,对她的“环保事业”也是将信将疑,但还是二话不说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小学四年里,我带她借遍了图书馆的科普读物,从地质地貌到海洋生物,从植物大全到鸟类百科,从机械制造到人体结构……从图书馆借来的科普读物
她常常一言不合戴起橡胶手套,在房间里一通捣鼓,最后捧出一个用途奇特的装置,或者一瓶状态可疑的物质,告诉我实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又或者一声不响在院子里刨个大坑,撒一把不知道哪里弄来的种子,号称会长出包治百病的神药;
还常常带回来一些来历不明的石头、羽毛、树叶、果壳,像宝贝一样藏在别人找不到的地方;
她还养过虫子,和泥土一起隆重地养在新买的饭盒里…… 当一个孩子坚信自己会改变世界的时候,人类是阻止不了她的。 虽然小米学习习惯和自觉程度远远比不上姐姐,但她自有一套学习方法。 因为爱钱,她学起数学总是毫不吃力;因为好奇,阅读量着实可观,语言自然也不会差。 而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她用理想和世界建立了某种联结。 也许很多大人都觉得理想这东西太虚幻,没必要和孩子多谈,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 可是,如果一个人童年没有理想,长大也就不会再有了,他的人生将会被封印在“自我”之中,精致利己,缺乏格局。 由物欲驱动的人生始终是单薄而寂寞的,一旦物欲降低,分分钟就想躺平。 而理想却是一个人眼里的光,令他充满信念感,拥有无穷无尽的驱动力。 从从小立志当圣人的王阳明,到一心想造火箭的马斯克,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再到为黑人寻求正义平等的曼德拉,古今中外无数名人都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信念感和使命感具有多么强大的力量。 早在大麦和小米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年圣诞节幼儿园都会组织一次给贫困儿童送礼物的活动,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常常谈论这个世界上的各种问题:贫困、饥饿、歧视、不公…… 在新冠大流行期间,我们又谈论疾病、卫生、教育、就业…… 我们谈论钟南山,也谈论袁隆平,谈论疫情的控制,也谈论疫苗的发明…… 关心这个世界,相信个人的力量对世界具有的意义,将会点燃孩子心中的火种,照耀他们未来的前程。 学习,只不过是这个过程中最自然的一件事罢了。 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但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它更是一辈子的事。 为什么要学习? 其实我们根本无法用一套完美的道理来说服孩子,因为没有任何道理可以直接给人予幸福。 学习的幸福感,是需要一点一点去体会的。 在这之前,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 他们想过怎样的生活,想做怎样的人,想如何改变世界,无一不受到知识的制约。 只有学习才能够摆脱种种制约,离目标近一点,再近一点。 这个过程惊心动魄,也幸福万分。来源:“女子无才便留德”,作者“无才姐”。无才姐,资深留德华,淡定俩娃妈。当你感到烦躁、焦虑、挫败的时候,不妨用一杯下午茶的时间,看一看无才姐的爆笑故事,听一听无才姐的歪理邪说,看看这个才华有限而热情有余的女子,是如何把一地鸡毛的生活过成了科学段子。原标题:《这个难倒无数父母的问题,也难倒你了吗?》转载已获授权。图片来源:网络编辑:元元往期走心文章·推荐
最弱的父母,就是冲孩子“发脾气,讲道理”。
把孩子当蜗牛养,孩子舒服了,我也神清气爽了
早教,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玩”
“嘴上有拉链,行动有分寸”,不怕孩子不优秀!
当孩子没考好,你的反应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懂得反馈情绪的父母,孩子一定优秀!
应对磨蹭最好的方法,根本不是催催催。
让孩子拥有自驱力,究竟有多厉害
父母的“无微不至”,其实是一种控制
因为你总发火,所以孩子成了“庸才”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