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5伯纳黛特你去了哪,一叶孤舟在南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http://www.xftobacco.com/zzbb/xlfd/m/1964.html

《伯纳黛特你去了哪》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小说的特别之处在于整本书都是通过电子邮件、来往信件、FBI档案等形式呈现,电影延续了这种风格,删掉了一些细枝末节,让主线更加突出。

其实故事并不复杂,伯纳黛特曾经是一个天才女建筑师,后来事业受阻,于是逃到西雅图,整整20年。这些年来,她努力做好一个母亲,但是她无法融入西雅图的生活。最终,一家三口在南极,找回了曾经的温馨,伯纳黛特也找到了新的事业。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理查德·林克莱特,他最受欢迎的作品是爱情三部曲: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爱在午夜降临前。这三部曲,讲述了一对跨国情侣,从年轻相识到中年生活,不同阶段他们的聊天,他们对于生活的见解。这次,我们来看看,中年女性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叙事结构:明线暗线同时推进,新颖的形式,使剧情的呈现更加丰富与新奇

就影片的叙事结构来说,采用倒叙的方式,同时,导演安排了一条明线(去南极)和一条暗线(伯纳黛特的事业)。在叙事的过程中,穿插了一段关于女主角的纪录片,并辅以蒙太奇的剪辑手法还原两场谈话,从侧面告诉观众,伯纳黛特的事业经历。推动剧情的发展。

虽然是很简单的一个温情故事,但是通过导演巧妙的叙事安排,再加上凯特·布兰切特的表演,作为一个观众,充分感受到了创作的力量。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本片的叙事结构。

1.采用倒叙的方式,明线和暗线同时推进

影片一开始,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伯纳黛特在南极划一艘单人小船,同时,以伯纳黛特的女儿的口吻,展开了叙述。然后,字幕显示,五周以前,镜头切换到了他们的家里。

女儿Bee和父母商量,全家人一起去南极的事情。这是整个影片的明线,一家人,要整整齐齐,去南极。当然,在去南极的路上,有很多问题。比如,对于埃尔金(Elgin)来说,他很忙,很难空出一大段时间来。对于伯纳黛特来说,离开家,社交恐惧,甚至晕船,每一个细小的问题,都深深折磨着伯纳黛特。

于是,伯纳黛特开始想尽一切方法,去克服这些对常人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她来说简直恐怖的事情。

她在图书馆,被一个狂热粉丝认出来,这位粉丝刚好是伯纳黛特的好朋友的学生。这位学生说,她在网上看了一部关于20英里房子的短片,开始成为伯纳黛特的“粉丝”。

于是,导演开始用短片这种方式,开始展现本文的暗线,也就是伯纳黛特的建筑师身份,她曾经的辉煌,她的挫折,以及她现在的低谷。

2.20英里房子短片

纪录片中的伯纳黛特闪闪发光,极具天才,自己动手,用方圆20英里之内的材料,花费3年的时间,构建了一个建筑。里面提到,伯纳黛特有个理念,设计师必须实地探寻,才能够量身定制,设计打造出最独一无二的作品。

画面停留在最辉煌的时刻,戛然而止——伯纳黛特无法面对过去,关闭了电脑。

后来,伯纳黛特搞失踪,女儿打开电脑,接着看完了下半部分。因为这个20英里的房子,伯纳黛特被授予麦克阿瑟天才奖。然而,这个房子,被她的老公买给了自己老板,也就是说,真正的买主是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个房子,充满了伯纳黛特的心血,花费那么多的时间,最后被买家拆了,变成了停车场。

导演心思巧妙,用纪录片这种特殊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女主角的设计理念,以及她非同寻常的天才理念,完美避开了建筑行业枯燥的术语和知识。因为隔着一个纪录片,更加充满了女主角的天才气质。

我们知道,天才往往都是怪才,往往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所以,很难招人喜欢。本片导演这样的呈现方式,让观众能够更加容易接受一个天才,而不是反感。辉煌的过去和现在悲惨的现实,差距越大,戏剧冲突越大。观众更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3.蒙太奇

伯纳黛特感觉受到了羞辱,一走了之,逃去了西雅图。可是,后来发生了什么?为何伯纳黛特会变成现在的样子?

然后,影片通过蒙太奇的剪辑手法,同时呈现了两段对话,伯纳黛特和她的老朋友,丈夫和心理医生。

伯纳黛特逃到了西雅图,还没有从20英里房子的羞辱中恢复,又接连流产了四次,后来才有了女儿碧。然而,刚出生的碧心脏没有发育完全,所以,需要多次手术才能恢复。

而且,伯纳黛特从来都没有融入过西雅图,提起西雅图,一直都是抱怨。但是,她的老公很喜欢这里,在微软工作,一直加班。

谈话结束后,他们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

心理医生说,怀疑伯纳黛特有自杀倾向,必须进行治疗。

伯纳黛特的朋友说,你没有病,天才必须工作,必须创作。“工作治百病”。

这两段谈话,更加坚定了夫妇俩各自原先的立场。伯纳黛特渴望去南极,一家三口,在南极得到疗愈,她也许就能开始重新捡回以前的状态和信心,重新开始工作。而她的老公,已经决定,自己和女儿一起去南极,伯纳黛特去疗养院养病。

所以,到底是谁病了?

导演通过一系列的精心设置的叙事方式,把观众拉了回来,坚定地站在伯纳黛特这一边。伯纳黛特通过这一番谈话,终于明白了如何走出低谷,也找到了自己的使命。

事物的象征意义:水桶,植物,马甲

导演在影片中安排了很多细节,用来表现伯纳黛特的天才的性格特征,即使天才落难,终日挣扎,但是,在内心深处,还存在着对于细节的呵护。

1.用水桶来接雨滴

在影片开头和结尾部分,都出现了水桶。房顶在漏水,伯纳黛特忙找找水盆,找水桶,用来接住雨滴。为了减小雨滴下来的声音,水桶里放了一片毛巾。这是设计师的温柔,在细节处做到最好。在南极的一个房间里,父女俩也是因为这个细节,终于可以确定,伯纳黛特,就在这里。

2.划开地毯,保护绿色的植物

作为一个建筑师,保持了足够的敏锐。就像豌豆公主可以发现被子下面的豌豆,她也轻易在房间里看到了地毯的不服帖。于是,找来工具箱,撕开地毯。释放出了压在下面的绿色植物。

这个绿芽就是一个希望,就像自己。意志顽强,一直在期待再次破土而出,看到阳光。在丈夫和女儿出发前,他们也看到了这个绿芽。丈夫终于相信,伯纳黛特并没有自杀的心思。

3.马甲

当决定去南极的生活,伯纳黛特就通过助手在网上下单,买了一件钓鱼马甲,上面有很多拉链口袋那种,实用主义至上。

为了做好准备,在很多时候,她都穿着这个马甲。回家前有一个镜头:她把护照放进了马甲。所以,当她面对着一群陌生人要在家里给她开劝诫会,她逃了。不但逃了,她可以直接去南极。因为,证件随身携带,都在马甲里。

如何用镜头体验一个建筑天才?在我看来,导演选择了最讨喜、最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以小见大,通过各种细节描写,让观众不知不觉,就认识到,这是一个注重细节,同时内心柔软的建筑天才。当然,她容易情绪化,讨厌的东西很讨厌,但是遇到喜欢的东西总是激动到落泪,一个讨人喜欢的建筑天才。这样的天才,谁不喜爱呢?

主题呈现:剥开故事外壳,导演想表达的,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考

1.选择

我想,每一个职场妈妈,都会被问到一个问题: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同时,男人永远不会被问到这个问题。导演想要表达的,是我们不用刻意打磨自己,来融入邻里。人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你可以选择当家庭主妇,也可以选择继续发光,通过工作寻找自己的价值。

在影片当中,两张力量一直在较劲儿。伯纳黛特一直无法融入西雅图的生活,她想当一个局外人。而另一股力量来自丈夫埃尔金和邻居奥德丽,他们喜欢通过各种干预,让伯纳黛特变成他们一样的普通妈妈,融入社区。

较量的最终结果是,伯纳黛特华丽丽地从厕所逃走了。大跌眼镜的是,她竟然跑到了死对头邻居奥德丽的家里。而且,竟然得到了奥德丽的支持。

原来,作为妈妈,奥德丽也有困扰。两人都陷入麻烦,反而成为盟友。在我看来,这是导演给的一个信号:伯纳黛特的对手阵营,正在一步步瓦解,分崩离析。

导演通过这样的安排,试图告诉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我们每个人都很强大,有自愈能力,有的时候,根本不需要过度的关心。

天才如伯纳黛特,也会面临事业和家庭的选择。事业受挫,于是逃亡西雅图,付出全身心的力量,照顾好女儿。她说,女儿同时是创造者和破坏者。可是,晚上来临,还是能感受到当年建筑事业的羞辱。最后,她选择了继续创作,创作,才是她的使命。

2.南极点

在南极,明线和暗线交织汇合,所有的人物得到了圆满的结局。当一个人不再委屈求全,而是认真追求自己真正的使命,她就会发光。

在南极,她发现了平静,她也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为南极设计工作站。她说,我全身都在发抖。但是不是不好的那种,是特别激动地发抖。

当伯纳黛特被告知,在南极的一段时间,特别艰苦,会终日不见天日,会独自一人,会被一个兽医拔掉智齿。有没有关系?

伯纳黛特说,听起来,我过去20年都在做这样的训练。

这就是天才的价值观。普通人习以为常的生活,对她来说,是种煎熬。但是,对于常人来说难以忍受的那些工作条件,对于伯纳黛特来说,却是一种享受。

这种价值观,让我再次想到了山本耀司在自传中这样说:

原来对我来说,最耀眼的时光是专心创作的阶段;最奢侈的享受是紧绷神经,没日没夜地准备时装秀的那段时光。如果这一切不再继续,我会突然病倒,失去我的健康吧。

最后

有一种刻板印象,中年女性总是唠唠叨叨,从各个方面管理自己孩子,没有自己的生活。知乎上有一个高热度问题:中年女性的日常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我想,《伯纳黛特你去了哪》就是最好的答案。中年女性也可以很酷,可以和女儿成为很好的知音朋友,也可以重拾当年的光芒,通过创作,重新发现自己的使命。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735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