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深秋之际,天高云淡。
天边偶然有几片长长的白云,漫无目的的漂浮。
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忽然远去,不知飘到哪里不见了。
干燥的秋阳,透过窗户洒落。
忍不住让人推开一扇窗,凉风拂面,顿时就有开阔之感。
确实,闷在小房间里不过半天,就让人思绪昏沉。
站在窗台下,走到小院前。
户外新鲜的空气里,隐隐还带着桂花香,闻之神清气爽。
秋阳斜斜,不冷不热,阳光正好。
想起有茶友说,趁着秋阳干燥,打算晒一晒茶。
将家里存的两箱寿眉敞开包装,让茶叶可以好好的透透气,不然担心它们会被闷坏。
当时,村姑陈及时劝住了他。
开箱透气存白茶,除了跑气受潮外,对你的好茶完全没帮助!
《2》
长期存白茶,为什么不需要透气?
盖因为,密封才是茶叶保存永恒不变的准则。
参考福鼎茶农当地的存茶做法,长期储存白茶时,往往按“三层包装”的方式打包密封。
用瓦楞纸箱、塑料袋、铝袋等分层密封,层层保护的方式,严格做好外包装的防潮防跑气。
对于这样的存茶方式,有茶友表示出担心——这会不会将好茶闷坏,存出闷味?
其实,大可不必担忧。
品质卓绝的好茶,没有被密封“闷坏”之说。
除非是粗制滥造,没有烘干的劣质白茶,茶叶内部保留着较多的水分。
这时候,哪怕再精心按照三层密封的标准方法存茶,也无可避免的会出现白茶受潮变味的情况。
白茶内部多余出来的水汽,不断的往外扩散弥漫,由内而外的造成整箱好茶变了质,生出闷味。
针对上述的情况,可不能将存茶失败的原因,赖在存茶没有开箱透气上!
含水量达标、茶香馥郁的白茶,在日常存茶过程中,压根没有开箱透气的需要。
恰恰相反,打开存茶的包装后,没有及时原样密封。
让干燥的白茶直接暴露在空气里,对茶叶的保存有害无益。
不仅会让好茶跑气,香气散失,浓郁美妙的茶香彻底挥发在空气里,再难寻觅踪迹。
同时,还会造成白茶的受潮风险加大。
在开箱“透气”的过程中,外界空气里弥漫的大量水汽会伺机侵入箱内,让好茶受潮变味的风险,急剧上升。
以长远为计,“存白茶需要不时开箱透透气”的说法,实在误人子弟!
《3》
秋天干燥,正好晒白茶防潮?
千万不要这么做。
白茶的后期保存,从不提倡晒茶,而是需要避光。
虽然,在很多茶友的理解里,白茶的加工过程中有一道“晒茶”的步骤。
专业来讲,这个过程称为日光萎凋。
制茶加工时,白茶的日光萎凋可不能简单的理解成晒太阳。
隔行如隔山,术业有专攻。
在外行人看来的“晒茶”,在专业的制茶师傅眼里,藏着不少门道。
白茶的日光萎凋,可不是直接将白茶摊在太阳底下直接暴晒,从早晒到晚,晒到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等到将茶叶彻底晒干后,便装入袋子收起来,就能做出好茶。
按这样的“暴力晒茶法”,会让白茶变成梅干菜、萝卜干那样的颜色,养分受损,色香味全变。
从白茶的工艺门道看,日光萎凋的全过程,藏着不少门道。
比如,白茶在萎凋过程中,只能温和的晒,温度不能高。
比如,好茶加工讲究及时摊晾,薄摊薄晾,每平方的摊叶量有要求。
比如,萎凋至何种程度结束,进行下一步工序……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做好一款出色的白茶,加工过程还真不是光靠晒茶那么简单。
回到存茶的正题,不建议茶友自行晒茶。
一来,干燥的白茶成品,本身的含水量极低;
二来,妥当密封保存的白茶,不易受潮变质;
三来,自行晒茶,受到光线的影响,容易将好茶内部的养分和风味破坏。
总而之,妥当遵守密封、干燥、阴凉、无异味的基础存茶法,才是白茶保存的可行之路。
妥当守护一款茶的风味,可没有晒茶的必要。
《4》
用装过香菇的自封袋再装茶,串味风险难避免!
之前遇到一位北方的茶友,买了4斤装的白露寿眉散茶。
茶叶收到手时,满满的一大箱。
为方便取茶,他在家里找出几个闲置的自封袋,分装了几袋子的散茶。
将装茶的自封袋,摆在客厅里架子上,三不五时的喝一泡茶。
但是,有一天他过来反馈,为什么会在白茶里喝出香菇味?
咦,奇怪,香菇味的白茶?还真是闻所未闻。
后来经过细聊,才发现问题出在装茶袋子上。
原来那些在家里找出来的自封袋,之前都装过了其它杂物。
那位茶友遇到的“香菇味白茶”,不是白茶香型忽然间变异,而是串味的结果。
用装过干蘑菇的自封拉链袋,再分装入散茶,当然会影响白茶的纯正风味。
毕竟,干燥的白茶,它的吸附能力很强。
除了会吸收外界的水分外,还很容易吸附进杂味。
一旦存茶包装有杂味,或是存放茶叶的房间空气不清新时,好茶就会有串味变味风险。
为避免白茶串味,发出杂味,存茶时可得留意细节。
首先,存放茶叶的包装,要做到无毒无异味;
其次,不同的茶叶之间,不能混放,要注意分别密封;
最后,存茶环境要干燥清洁。
像是客厅厨房等地,平时的起居活动频繁,不利于好茶风味的维持。
细节决定成败,疏忽大意,很容易在存茶过程中吃大亏。
《5》
因频繁开箱的缘故,存坏了一箱三年陈的白牡丹!
之前有位上海的茶友,她从去年刚开始喝白茶。
前不久,那位上海的茶友表示,她之前存的一箱白牡丹,怎么越喝越不香了?
后来,听了她的描述,以及综合其他细节判断。
猜过去,那箱白茶应该是跑气变味了。
茶友很不理解,明明是已经按三层包装储存的白茶,为什么还是会变质?
经过了解,才知道那位茶友几乎每天都会喝上一泡茶。
平时隔三差五的,就是从存茶的大箱里取茶。
反推过去,这很有可能,是那箱近千元的白茶被存坏的重点。
原则上,经过三层包装打包的白茶,不适合再去频繁开箱翻。
这会打断茶香的聚集,影响陈化。
同时,在多次的开箱过程中,外界的水汽会伺机侵入箱内。
再加上,偶有几次在开箱后,没有及时封箱,让整箱茶敞露在外小半天时间。
这些情况积少成多,会成为好茶跑气受潮的导火索。
为避免白茶跑气,不建议频繁开箱。
若为了检查白茶的保存情况,隔上几个月打开一次,已经足够。
而日常喝茶时,可以用干净的铁罐、密封袋等,分装出部分茶叶。
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才是规避风险的经典方法!
《6》
好茶的存坏,让人遗憾。
如同韶华的消失,最是令人耿耿于怀。
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朱颜辞镜花辞树。
或者,满池塘的枯荷,碧绿浓荫不再。
其实,存好一款茶的做法,真的并不难。
密封,干燥,阴凉,无异味,避光,是存茶经典不过时的准绳。
做好细节,耐心呵护。
在存茶的过程中,才不会轻易交学费!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