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法)
文章类型
历史文化
字数
,阅读约3分钟
众所周知,受当时国力的限制,抗美援朝志愿军在后勤保障方面与敌人存在巨大差距。即便如此,志愿军后勤部官兵仍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想方设法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为部队作战提供了必要保障。
比如在汽车交通方面,当时志愿者最缺的就是汽车。我该怎么办?他们想出并做了最可行的办法--从敌人手中抢夺汽车为我所用。但要进行这样的“虎口抢车”行动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不仅冰天雪地里的汽车会“咬”人,打伤抢车者的手指,不少志愿者甚至为此献身。
年11月30日晚,志愿军第27军第80师,第81师主力再次向驻新兴之敌发起进攻。
为确保前线弹药及时供应,部队汽车连不仅亲自护送车辆开灯抢运,还动员运输处干部上公路。组织二线运输的总后第二汽车团的汽车不要卸货,让他们直接把弹药送到前线。
战斗部队激战至12月2日13时,终于将新兴里敌第7师第32营,第31营及其炮兵营全部歼灭。
后勤部孙政委致电汽车连连长张有福,指导员李振福,通报李新兴全歼敌人胜利的消息。他特别告诉他们,在李新兴的战场上缴获了数百辆美车,命令他们立即组织司机,由运输科科长孔令率领,接收新车。
然而,情况并没有张友福等人预想的那么好。虽然新新里的战斗已经结束,但美军空袭造成的破坏有增无减,不分昼夜地向当地倾泻炸弹和燃烧弹,企图把这里的汽车,坦克和大炮全部变成废铁。于是,接收被缴获的车成了“虎口抢车”。
一开始,三辆新车很快被开了回来,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孔令和单参谋都在抢车事件中中弹牺牲。司机失去指挥,抢车事件一度中断。
汽车连连长杨友德奉命来到新兴巷接替孔令,继续指挥抢车行动。
已是十二月四日,美机空袭仍有增无减。车连官兵驻守在长津湖附近的一座大型公路水泥涵桥内。冰下的小溪潺潺流淌,冰面上长满了原木和杂草。
每个士兵都用了一床从战场上找到的美军袖子式鸭绒被。他们先把脚放进去,把被子往上拉,套上风帽,拉上拉链。只有他们的眼睛,嘴巴和鼻子露出来,十分温暖。由于活动只能在晚上进行,白天就得睡个安稳觉。
在敌机的不断摧毁下,大量汽车已被炸毁,其余残缺不全。很难找到一辆会发动的汽车。杨友德等人仔细察看了现场,听取了司机们的意见,决定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对报废汽车的完好总成进行抢拆,将完好的汽车与主体拼凑在一起,逐一修复。
当晚,5辆车修好后送回公司。第二天晚上,又集结了4辆车。这些车虽然是拼装的,但都是只行驶几百公里的新车,性能还算完好。
27军参谋长李元亲自来到李新兴看望抢劫队。他说:“从敌人手中抢夺汽车是解决我们运输力量不足的最有效办法。”他要求战士们克服困难,多修一辆车,多修一辆车,确保一线一个营的战斗力。
为了提高抢修汽车的速度,杨友德和牟波商量,晚上不能光靠瞎摸,白天要瞄准目标,晚上要有目的地工作。于是他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爬进车堆里看。
然而,这一微妙的活动并没有逃过盘旋敌机的监视,敌机向其扫射和投掷火箭弹达一小时之久,直到日落才离开。周围几辆车着火了。幸运的是,我们都活了下来。
在零下30度的野外,钢铁材质的汽车外壳可以“咬人”。当你的手指离它还有几厘米时,它就会被吸住。一旦吸吮,你的手就会脱掉一层皮。虽然他们强调一定要戴手套,但戴手套不容易操作,所以几乎所有的抢修队员手指都受伤了。
经过20多天的奋战,群众共维修大小汽车50余辆,极大地丰富了汽车公司的装备。
历史上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邓小平